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23:47 被阅读0次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作者:周.孟子                    译析:石宏博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是香的,饥渴的人喝什么都是甜的(甚至是饮鸩止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正常的饮食啊!是饥是渴害得他们这样。难道只有口腹会受到饥渴的伤害吗?人心也会受到这样的伤害啊(因为很多原因)!

    若是人能够做到,不将口腹受到饥渴的伤害转变为对自己人心的伤害,则比不上别人(的物质条件)这种事,就不那么令自己担忧了。

    析:

    人心在什么时候会受到伤害呢?

    身体受到打击,有缺,现实与认知体系不符,导致认知体系的崩塌。

    身体受到打击到一定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心的伤害。

    有缺,分为缺点和缺陷。

    缺点和缺陷都是由于外在的有缺导致人心内在的产生的缺点和缺陷。

    一开始只是缺点,缺点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情况恶化,到后来演变成缺陷,缺陷就无法改变了。

    现实与认知体系不符,导致认知体系崩塌,这也是人心的伤害的来源之一。

    孟子这篇文章主要关于的是有缺导致的缺点和缺陷。

    固然,人比物质高级,但当物质的有缺达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当有人不缺而有人缺时,这个缺的人,就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

    商人为什么能赚到钱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所谓的潮流或者是风尚。当少部分人拥有而其他人没有的时候,哪怕这部分物质的实际功能很有限,可怕自己缺的这种心理,从众与攀比相互交织,造成了社会的物质流动一一即财富从劳动人民手里再次流向商人。

    一个人饱受饥渴折磨,那么他的人心,很大可能上也必然不是富足的。只有圣贤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内心不因为自己饱受饥渴折磨而受到伤害。大部分的人经历了物质上的有缺之后,会变成自己人心的缺点,进而演变成缺陷一一他们无法控制自己,而自己的精力、生命力与财富都由着这些缺点和缺陷,流失了或被他人操纵着,而自己无可奈何。

    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讲,尤其是劳动人民,一方面让自己的基本生活不会有缺,另一方面,却由着潮流或者是风尚而交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地不要让自己的人心产生缺点甚至是缺陷。尽可能地走正道。有的时候浑浑噩噩,糊糊涂涂也是没有办法,谁叫是劳动人民呢?

    如果忍受不了这种浑浑噩噩与糊糊涂涂,要么逆流而上,要么顺流而下,去做圣贤。逆流而上很难,顺流而下也不是那么简单。

    总之,有缺,不是什么好事,像当年天缺了一角,就是灾难。但作为劳动人民来说,有的时候,这又是生活的常态。有志向的人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种有缺的状态演变成自己内心的缺点与缺陷。如果接受不了这种浑浑噩噩,迷迷糊糊,糊糊涂涂的生活,那么逆流而上或者顺流而下的时候,也要注意为自己准备好物质上的后备,以备不时之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f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