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王刚校长的文章《如果没有加斯顿小学,会怎么样?》
他感慨当初的相遇,扭转了他人生的方向,甚至影响了她的孩子的教育方向。他想到若干年后那种对教育的现实无奈又找不到出路的感觉,我深深地认同。
如果没有加斯顿小学,我的女儿,甚至我的家庭会怎么样呢?
这个天生敏感细腻的女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其实错过了很多,就是因为我没有坚持。2011年,我当时了解到华德福的混龄教育模式,也走进位于清华园小区的一所华德福幼儿园。看到那温馨的场景,觉得正适合我女儿。但是离家实在太远了。离我和他爸爸上班的地方也很远。在亲人们的劝说下,我也无法找到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因为我也无法坚定的预期,上了这个幼儿园孩子就能怎样怎样。生命没有回头路,我们不可能尝试了A,再回头选择B,再将两者作比较。
就这样给她选了离家最近的一个幼儿园。每一次当她不开心不想去幼儿园,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的拿出自己的时间陪伴她,因为我知道她内心的敏感点。孩子有时会以生病的状态表达她不想去幼儿园的意愿。而我只需陪伴她半天,不用吃任何的药物就可以疗愈。
后来又没有意外的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小学。她是一个表面乖巧但内心坚持己见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末就跟我说,她不想当学霸也不会当学渣。也基本上一直稳稳地保持着中等的状态。她不会扰乱课堂的秩序,也不会为了让老师给予一个表扬就一直正襟危坐。但是遇到喜欢的老师,就会非常的配合老师的工作。他喜欢的老师是对学生公平的老师,说到做到的老师,对学生态度温和的老师。但在他眼里这样的老师太少了,老师似乎只喜欢学习好的愿意跟老师亲近的学生。我想向她解释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又觉得无力。
到了三年级,她对于师生的关系更加的关注。
“为什么我们每天向老师见面敬礼,老师有时候连头都不点一下,更别提微笑了。”
“为什么有的人和组长关系好就可以不写作业也没关系呢?”
“为什么那个不会问题的学生明明没有举手,老师偏偏要让他站起来?不会就站一堂课。真是很尴尬。”...
常常会对我发一堆的牢骚,我有时只是听听,让她有发泄的出口。有时也试图对她做一些劝解,希望她能够适应这样的游戏规则。
直到有一天,她说,妈妈,巴学园这样的学校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句话震撼到我,现实竟然已经让她的内心开始选择不相信这样的美好。然后我就看到了加斯顿小学的宣传语:“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就在四年级开学之初,我毅然给女儿请假一天,我们一起来到了加斯顿小学。
围着接待的老师,女儿问的问题一大堆:“学生迟到了,老师会怎么对他?”“学生犯了错,老师会怎么处理?”“学生忘了带红领巾,会怎么样?”“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会随便被占用吗?”老师温和地一一回答。她悄悄的给我说“老师可真好,是因为她想让我来吗?还是她本来就是这样。”
大课间的时候,她看到有老师在和学生们玩儿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非常的震惊。拉着我的胳膊大声喊:那真的是他们的老师吗?
最后她说,妈妈,我想来这样的学校。
虽然条件还一如当年,但是这一次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尽管学费不菲,尽管上下学颇费周折,但全家人都觉得很值得。
因为我们眼见她一天天地在变化,更爱运动了,更爱说笑了,更重要的是,每一位老师在她眼里都是可亲的。因为老师们总能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每天回来叽叽喳喳说的多是学校里的搞笑事。
唯一让她不能理解的,是老师对那些扰乱纪律的学生竟然能够如此包容。
她有一句经典的总结:转学让她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我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她说以前的学校是破坏孩子的纯真,现在的学校是保护孩子的纯真。
再问她是否相信日本的巴学园,她说那就是中国的加斯顿。
如果没有加斯顿小学,我真的不能想象,今天的她会是怎么样?
厌学?
孤僻?
对社会不信任?
更加不敢想象带着这样的成长印记走向青年、成年的她又会怎样?
因为在日常的咨询中,见到了太多这样的受伤的心灵,用一生在疗愈童年。
经常有身边的朋友问起女儿转学的事情,也有人会质疑:学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吗?我只能告诉他,学校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这样的预期你会收获失望。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前段时间我还在咨询原校长,南明的中学什么时候在郑州开办?原校长回答说,已经在筹划中。心中甚是欢喜。
感谢加斯顿,让我们有了选择的可能!也感谢我们自己,做出了新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