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表达之七十八:植物拟人(瓜果花卉)

表达之七十八:植物拟人(瓜果花卉)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4-07-11 21:39 被阅读0次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品格特征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将无生命的事物描写得生动活泼;也可以将有生命的事物表现得可憎无爱。

1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对林黛玉题写《咏白海棠》诗的描述。这位“潇湘妃子”的海棠诗的独到之处,得力于拟人手法的妙用。林黛玉别出心裁,说海棠的洁白是从梨花处“偷来”,风韵是从梅花处“借得”,一“偷”一“借”,新奇俊俏,既是自谦,更是自赏。末两句,生动传神,海棠仙子的娇羞之态,已跃然纸上。难怪李纨评之曰“风流别致”了。】

2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荷叶受风之状。绿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这里是借写绿荷之恨,而寓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因此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拟人的使用,使诗人的内在感情与外界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

3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欧阳修《啼鸟》)【这是《啼鸟》一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被贬滁州,困坐愁城,永日难遣,只得借酒浇愁,与花鸟为朋。“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运用拟人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那种渴望进入“酒神”状态,与大化合而为一,从而销愁破闷、乐而忘忧的“醉翁之意”,同时也为最后两句所表达的那种三分无奈、七分旷达的思想作了必要的铺垫。】

4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民歌抓住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的外形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比拟,一个“笑”字出神入化,使语言有声有色,表现了人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5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越剧《红楼梦·葬花》)唱词)【大观园的四季如春,在满怀愁绪的黛玉眼中,却是一派凄凉萧瑟的景象。在她看来,谁可共鸣?谁是知音?唯有这满园的花朵儿。不然,牡丹何以凋谢?芍药何以害怕?海棠何以受惊?杨柳何以面带愁容?桃花何以饱含怨恨?花如人,人似花;花解人意,人知花情。一般的逼凌,一样的心境。人格化的花草树木,烘托着林黛玉的万般愁情。】

6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五首》之三)【池边的细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的消息,娇嫩的花朵畏惧余热,敛眉低首深藏在荷叶碧绿的伞盖下。诗人通过对池边细草、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点明时虽暮而热未尽,紧扣诗题,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意趣。】

7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鲁迅《秋夜》)【《秋夜》是一篇写景兼抒情的散文诗,但与一般借景抒情的散文又有不同,作者将景物拟人化,并赋予这些人格化的景物以独特的象征意义,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秋夜的天空象征着阴险怯弱而又冷酷的统治者,它对人民䀹着冷眼,将繁霜洒向备受摧残的花草树木,因而它的表现是“奇怪而高”、“䀹着冷眼”,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而“小粉红花”是受迫害的弱者的象征,所以它“瑟缩地做梦”,这是它软弱的一面,与后文所写的反抗者形象(枣树)形成对比。作者抓住事物特有的形象和动作并加以拟人化,使所状景物与象征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便于启发读者展开想象,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8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朱自清笔下的早春,一切都是那么鲜活明朗、生机勃勃。其艺术的功力,不在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在于多种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达到了自然、和谐的高度。春天的山、水、太阳、小草、桃树、杏树、李树,还有野花,不只活泼灵动,而且极富情趣,洋溢着情不自禁的欢快,渲染出一种热烈的氛围,表现出对春天的愉悦和新生的追求。】

9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苏轼《水龙吟》)【此词以杨花拟人,咏杨花亦即咏思妇。在对“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杨花的咏叹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塑造。格调婉约,情思缠绵,使读者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可谓遗貌而得其神。这正是拟人修辞方法赋予此词的永久的艺术魅力。】

10春天,你不必唏嘘,我们帮你来回忆——回忆去年桃花的笑靥,回忆去年柳叶的弯眉。(公刘《向春天致敬》)【作者赋“春”(描写对象)以人的某些特征,使她们也能“唏嘘”、“回忆”,桃花和柳叶也有“笑靥”、“弯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色彩;将春天人格化,作为自己劝慰的对象,采用第二人称,以亲切的语气,通过深情的劝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情赞美。】

11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金莺,都鼓起它们底舌簧。轻风把它们底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下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底林野》)【读着这如诗的语言,我们仿佛进入了童话的境界。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生物以人的灵气,无论是飞鸟还是花朵,甚至清风,都具有人的特征,大自然仿佛在这里举办音乐会,不但有乐师演奏催人泪下的曲子,还有工作人员(轻风分送),而且还有听得粉泪盈盈、如痴如醉的听众。这一切是那样的和谐、美妙,拟人的描写突出了春天林野的美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之七十八:植物拟人(瓜果花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in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