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修行,同样是以『无』为修行之本,各自的领悟和理解却千差万别,这就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同的人听到同样的一句话,各自理解出来的含义也会各有千秋,由此可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层次的智慧差别,『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在我们每一个行为、动作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驱动”,也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做的『因』是什么?我们从意识这个层面来说一下。意识可简单地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若更明晰的表述可细化为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有意识四种,就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道理。
无意识就是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所做的事情,起因和后果都不知道,不在意识层面发生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潜意识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动作反应,它相对无意识有了一丝警觉,随即徘徊在有意无意之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下意识则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动作,发生在潜意识之后有意识之前,是一种“被训化”的行为动作,「不思量,自难忘」;
有意识就有了明显的人为成份因素,所以它属于后天意识,也叫后意识,有意为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就“犯错”而言,无意识的情况下犯下的错误是可宽恕的,同样是犯错,有意为之则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过错,关键的关键还在于心。
这里要提到比干挖心和没心菜的典故,那颗“七窍玲珑心”被挖之时,比干在姜子牙法术的保护下使得五脏六腑保持正常,即使没了心也能活着,法术保护的比干心不是那颗跳动的心脏,而是他的意识,心脏被挖与否比干是无意识的,当路遇卖「没心菜」的人,问他“菜若没心能活,人若无心如何?”这一问点醒了比干,从无意识中『苏醒』过来,这就像伊甸园里偷吃了苹果,有了「有心」和「无心」的分别,比干的内心得到一个答案,从法术的“迷惑”中走了出来,『人无心即死』,结果就一命呜呼了。
可见,无意识是最高明的修行之道,这里的「无意识」不是「没有意识」,是讲不以分别心对待,就不会被固有知见牵着走,古人讲大智若愚,太聪明往往就没了智慧,透过上述四种意识来看看你的修行到了哪个层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