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想,要给《写在十七岁 写给十八岁》写序,但一直不知道怎么写。
现在我26岁了,再回忆那时候的青春,已经很难再带入当时的情绪。
某天晚上,和母亲看老电影,随手翻到了《遇见你真好》,母亲看的很认真,
因为之前看过,又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我在豆瓣翻影评,想找点共鸣。
结果满屏都是指责,说顾长卫晚节不保,说青春和高四,不是那个样子。
有人说,国产青春电影不是堕胎就是车祸,现在这些玩腻了,开始贩卖情怀。
但我觉得很真实啊,学习的压力,荷尔蒙的躁动,叛逆期的冲动,都有了。
想象下主流里正常的青春应该是怎样?
一水的宽大校服,校门口冒着热气的早餐铺子,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还有贴了满墙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之类的标语?
还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政教主任的歇斯底里?
但除了这些,应该还有别的才对啊。
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情窦初开,写情书送贺卡?这很常见。
但不明白爱是什么的年纪,只因为她扎了好看的马尾,两个男生便同时喜欢甚至相约决斗的例子,你我当年应该都见过吧。
高考的压力像时时悬在头顶的利剑,家长提醒你,老师鞭策你,甚至有时候,可能觉得满墙的标语都在嘲笑你,这也很常见。
但那时候的我们,青春正好,活力无限。谁不会叛逆,谁没做点出格的事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呢?
我们不光有做不完的练习题。从少年迈向青年的岁月里,可能每个人,都有某个瞬间,望着窗外的夕阳,思考爱情,思考人生。
我们开始,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开始颓废,开始重新认识身边的一切。
顾长卫说:
每隔十年,科学技术可能会有巨大的发展变化。
但作为一个个体,人的情感是共通的。
70年代,十七八岁的知青,在田间地头迷茫,思考劳动与意识形态,后来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奠基者与领路人。
80年代,在摇滚乐与喇叭裤的映照里,年轻人在胡同和广场上迷茫,思考改革与传统,后来,他们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我想说什么呢?
垮掉的一代,这几个字,在我们的父辈中存在过,甚至以后,还会在我们的子辈中存在。至于我们这代90后,担一阵子,那又能怎样呢?
我们都曾不务正业,我们都曾颓废迷茫,但我们终将成长,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一颗颗螺丝钉,推动它前进,完成只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
我们终将,成就一个时代。
青春应该是什么模样?
我不知道,但我把我的青春,用文字,留下来了。
或许,和你,和他,和所有人,都差不多。
也或许,就像《遇见你真好》的影评所言,这不是“我们”的青春,而只是我臆想的青春。
谁知道呢。
十七岁的我在干嘛?
刚读高中,那会还没近视,还有梦想,还想成为飞行员。
但那会,就已经决定了这辈子,要去更多地方,走更多路,见更多人。
那会,还有自己理想的大学,那会,字还写的很丑。
那会,还会怀念初中的同学,会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军训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县城中间的广场上汇报表演。教官说今天出岔子他保不了我们。
自己的联队刚汇报完,我跟小K就从人群中溜出去,脱掉迷彩服,混在人群中,抽着烟,冲正在汇报的队伍喊“太乱啦重来”。
那会大脑里还没填满数理化的习题和英语单词,还能有空给自己设计签名。
但光有名字怎么够呢?还得有个响亮的绰号。
网络小说和DNF刚火的年代,怎么能没个高大上的职业呢。
隐邑-封印师,现在我已经想不起来它具体的含义了,但并不妨碍,我觉得它很酷。
那会我还对一切未知都充满好奇,喜欢尝试一切没玩过的东西。
于是特意跟村里的风水先生请教画符,但可能先生觉得我根骨太差,并没有教我。
但北方人家,谁家里还没贴几张辟邪除秽的黄纸符呢,学一两个,好像也不难。
那会的网络小说还不能叫网络小说,书旗啊17k啊还只是网页版,2g速度下体验感差极了。
那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张借书卡,别误会,不是校图书馆的。
彼时只存在于各个学校附近的借书店还是门火爆生意,几乎每个学生都愿意省吃俭用花五块钱办张卡。
记得那会,我办的那张卡可以借三本书,不需要押金,每本书每天一毛钱。
也没人想着不还,毕竟店里还有那么多书没看,不还也借不成了。
那会放学后,男生沉浸在修真的世界里想象自己英雄盖世,女生则抱着总裁文做着我一定有离奇身世的梦。
上面这张图,便是当时从一本小说上抄下来的,据说能平心静气,防止走火入魔。
后来我把它抄在桌面上,每次做题做的想打人的时候,就念一念,还真有用。
当然更多的应该是暂时转移注意力的心理作用。
念的次数多了,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记得这段口诀,情绪激动的时候,时不时还会在心里念几遍,形成意识反射后,至少对我而言,帮助不小。
大概是受网络小说的荼毒太深了,那会脑子里总在研究这些玄幻飘渺的东西。
也不一定,可能当时的思想太过深邃,在现实里找不到答案,才研究这些,谁知道呢?
不过八卦这东西,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很神奇。
爷爷是老中医,有次跟他聊天,他说:
“行了一辈子医,越来越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博大精深,看的越多,就觉得自己懂的越少。”
我说:
“我也常常有这种感觉,好像我们跟古人的思维模式,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古人从小接触天地玄黄和诸子百家,而我们则是在牛顿力学和现代哲学思想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所以用现代的思维模式去研究老祖宗的东西,就像是公路上两辆并行的汽车,我们看得到彼此的车标、车牌和所有的外观,却看不到里面发动机的区别。”
有次去天水伏羲庙,看到河图洛书,回来后跟朋友说:
“要是我们没学过代数和几何,没准更能明白这两幅图所表达的内涵。”
那会的课堂也会走神发呆。
我常常在本子上乱写乱画,手边有什么就照着画什么。
还有人翻完了一整本新华字典,高一的时候就给以后的孩子取好了名字。
这事我当然也参与了,李彧翾。
不认识?没关系,要的就是你不认识。
同桌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一款很高级的MP3
我们从不足指甲盖大的屏幕里,两个人一起看完了一整部盗墓笔记,还都是在课堂上。
对了,我那同桌是个男的,这里就不多回忆了,关于他的事,以后会慢慢讲。
那会,要好的朋友转去美术班,于是也来了兴趣,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师傅。
可惜跟着她玩了一周,就觉得活动课,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于是欣然加入三国杀大军。
关于爱情
往事不堪回首,下一张吧。
唉,多情人何苦为难伤心人呢?
关于爱情,我年少时看过《饮水词》
就这样吧。
这是《写在十七岁 写给十八岁》的原稿。
从笔记本往电脑上敲,十万字,花了一周。
回忆说多了会显得矫情,所以算啦。
《写在十七岁 写给十八岁》
我也不知道它算什么文体,一些日记,一些随笔,和一些零乱的小诗。
没什么主人公,也没什么堕胎车祸,更没什么怪兽侵袭世界。
写出来,我只当它是,对年少的交代吧。
青春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我的青春就在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就往下看吧。
对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故事还长,我慢慢讲,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也欢迎你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思阳小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