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PU街,走开拉”
正在逛公园,走在前面的女人突然对身边的孩子喊道,随之而来就是司空见惯的推搡孩子,极不耐烦,一脸嫌弃。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在路上看到这种场面,每次都让我很不舒服。每次都是女的在对孩子责骂,不知是否是孩子的母亲,语言及其难听,即使作为成年人都是不爽的。孩子年龄小,可能不知具体的含义,但对大人的声调和脸色还是能感知一二的,不少孩子都哇的一下就哭起来,而身边的女人还在不停责骂,孩子哭的越猛,她也骂的越带劲。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听到这种侮辱性话语,会一笑置之或者加以还击,无论何种方式都会尽可能降低语言带来的伤害。但孩子却不能,他们限于自身的语言丰富度和理解力,只能以“哭”的形式来表达委屈。稍微倔强的孩子连哭也不会,就只能在心里种下怨恨的种子了。因为受不了父母的高压责骂走上绝路的新闻屡屡曝光,在痛恨家长的冷酷无情之余,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不过家长几句话就受不了要寻死。
又有多少人反思过大人的问题呢?“情绪暴力”是我自定义的一种语言暴力,和“冷暴力”相对立。
冷暴力在某些程度上只是自我保护机制,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很多嫌麻烦的人都会直接“冷暴力”处理问题。
但情绪暴力就是直接“硬对硬”的较量,其中语言就是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利器。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好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恶语相向就让人无比心寒。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有个猎人去打猎,救了一只受伤的母熊,母熊很感激,每次猎人去打猎,都会招呼猎人去它的洞里做客,有一次母熊刚生完孩子,猎人来到说了一句:”你怎么变得这么丑了。“母熊自此就没招待过猎人。猎人一直想不明白母熊为啥突然翻脸了,自言自语道:”女人翻脸真是比翻书快啊!”
也许母熊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向猎人表达她的愤怒,但她用行动表达出来了。
随意使用“情绪暴力”的家长就像那位猎人一样,有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孩子听了的感受吗。
最近咏梅在《听见她说》的表演备受好评,弹幕一直在刷”咏梅的声音温柔,好舒服。“
咏梅在屏幕上的角色多是温柔善解人意,她的语言总带给别人一种恰如其分的舒服。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很难如此完美,但我们可以不使用语言暴力,尤其不应该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