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简书里看看文章,看到一句话:每个家族里,总有一代人,要开疆拓土。看到这句话我非常感动,联系到我的家族,好像每一代人都有那么一个人存在。
我的爷爷和外公当年为了支援山区建造兵工厂,从城市来到了大山深处。现在都在说匠人精神、匠人制造,现在来看,我爷爷和外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匠人,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股专注、执着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甚至他们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他们只为了内心对得起国家,能为国家奉献一份力。
所以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名字,大部分都是:建华,邦国,邦平等等,而我的妈妈舅舅,也是用了这些名字,小时候我们班上同学的妈妈叫"建华"的就有三四个。
那时候的人们思想非常淳朴,心中的小我真的很少,都是大我精神,大部分都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当然我说的是我爷爷、外公他们成年后的事情。听我爸说,在爷爷外公他们年轻时,也就是建国前,他们也是很辛苦的,那时候的奔波劳碌是为了生计。
我的祖籍在江苏南通,我爷爷是江苏南通的海门县人。当年的整个陆姓家族,只有我爷爷一个人之身去了上海,那时称为"十里洋场",爷爷去那边做学徒。
那时的学徒是很辛苦的,前几年都是要做端茶倒水跑腿的苦力活,期间还会受到老板、比他先去的人的欺负等等,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的一本连环画,叫三毛流浪记,我想十几岁的爷爷那时候在上海生活应该也是如此吧。
后来他学到了一些本事,也认识了一些人,又到了南京的一家私营企业做跟机械相关的技术工作。他到了南京稳定下来后,就陆陆续续把家族里的直系亲戚都带过来工作了,例如他的弟弟妹妹们。
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私营企业都被收为国有企业,他也就变成了南京第二机床厂里的技术骨干。
再再后来,南京第二机床厂要到安徽最穷的大别山深处建造兵工厂,造枪支弹药,还属于保密性质的。我爷爷抽签抽中了,就举家搬迁到大别山深处。我的外公抽签也抽中了,所以他们一家也一起去了大别山。
爷爷和外公是当年建造兵工厂的第一代建厂人。当年大山里的条件有多辛苦就不用说了,更别说还要在大山里建兵工厂了。但他们都是接受了国家任务的人,个个都毫无怨言。现在想想他们真的是很伟大,让人敬佩!
回到文章一开头我感动的那句话"每个家族里,总有一代人,要开疆拓土" 。我在想,如果没有当年爷爷从县城里跑到大上海去做学徒,那就没有后来的我爸,更没有现在的我了。我爸说现在海门县那里还有我们家族的远房亲戚,我想那应该就是当年他们的祖辈没有出来的后代。
我这里不是说南京、合肥比海门县好的意思,而是想说祖辈们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后代们不同的命运。离开原来熟悉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并且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与坚持,真的可以用开疆拓土来形容。
我敬佩我的祖辈们!我敬佩他们的勇气、决心、坚持与乐观,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传承给我的那股力量,也许我不及他们伟大,但他们的精神足以伴我在未知的路上不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