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我的正念老师发了一篇文章,分享了最近很沮丧的心情及感悟。
缘由是因为线上网课的时候,系统崩溃了两次,老师和学员都很不淡定。
学员问老师,“您学习了十多年的正念,为什么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紧张,会焦虑,那对于我来说,把正念看作某种人生意义的出口,或者说救赎的方式,但是,练习正念后还是无法泰然自若,感到很沮丧,像是看不到出口了一样。”
听起来,这样的困扰我也曾有过。即使学习了很多工具和方法,遇到事情的时候仍然不能凡事都沉着冷静、如如不动。
在学习好好爱自己和做自己的路上,曲折前行着。
老师说,无论是两年、十年,还是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用在修行上,或许依然远远不够。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对抗人性的弱点、在跟大脑天生的bug较真,这非常难。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可能会想,平日练习那么辛苦,白费了?
其实每个人的进步都不是一条直线上升,而是螺旋式上升。
就在我们看似没有进步的时候,其实总体趋势也是上升的。有点像一个国家的发展,比如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感觉一切都好难,可最终我们熬过去的时候发现,比过去更进步了,更繁荣了。
现在的疫情也是这样吧,打过这个怪兽之后,我们会更强壮。
老师最后引用了一句话来解答,我觉得已足够描绘。
“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也许本来是一块透明的玻璃,可随着长大,不断受到外界的干扰,有了很多的标签、念头、定义,让这块玻璃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
那我们修心养性的意义,就好像在擦这块玻璃。一边擦,一边也许会继续掉落灰尘。
就这样在反复的经历和练习中,我们不断的螺旋式成长。
正在我念到“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话的时候,同事又提醒我,还有下一句话,更值得探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就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六祖慧能虽不识字,却知晓前一句未见本性。
我当然还是无法参透这几句的道理,在百度里徜徉了一下午去学习这两句话。
最后我想说,你有没有发现,有些道理就是一种感觉,没办法说明白的样子。感觉对了就对了。
对这两句话我现在只停留在这种感觉里,就是空空如也。
学习智慧的道路慢慢长,第一次写这样的内容的确感觉到了语言和智慧上的匮乏,不过我在螺旋上升的第一步啦,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