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智慧的父母,懂得理解孩子的焦虑

智慧的父母,懂得理解孩子的焦虑

作者: 秦横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22:07 被阅读0次

我儿子3岁了,晚上不肯睡觉。早上睁开眼,一边慌忙爬下床,一边哭着说:“我不要睡觉!”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白天他是个活泼可爱,特别爱笑的小家伙,可晚上总哭哭啼啼。有几个夜晚,他隔一段时间醒一次,哼哼唧唧地哭,我整晚都没睡,我从慈母,变成可怕的咆哮式家长。我烦躁地问他:“你饿了?渴了?想尿尿?哪里不舒服?你倒是告诉我呀!”他含含糊糊说一堆幼稚的话。

我以为他因为贪玩,或者缺钙,又或者被脏东西吓着了,才睡不好。于是,我带他去看医生,还请过神婆,都不管用。

我觉得备受煎熬,想改变孩子的睡眠状况,却越来越烦躁,孩子也变得脾气暴躁,睡眠质量越来越不好。

就像《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里说的,我们陷入“恶性循环:孩子和父母都觉得自己不能得到理解,然后就会变得越来越沮丧。”

朋友劝我咨询心理医生,我怀疑心理医生也解决不了,孩子太小,他能向医生表达什么呢?我非常抗拒。后来朋友推荐我读一读《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说这本书能帮助我这个焦虑的妈妈。我试着先读书里的案例,读了几页感觉有趣,有道理,但这些案例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不觉得案例中的某人与我有关。

我又读了前言和结语,找到了共鸣,我在处理孩子睡眠问题时,就是陷入问题本身不能自拔,没有去处理问题背后,孩子的感受和焦虑。

我接着读案例,终于发现其中的奥秘,我掌握了与孩子交流的语言。从案例中,我能看到自己儿时和为人父母的影子,也能看到我儿子的影子,我们正在被一些无意识焦虑所困扰。这些无意识一旦被发现,焦虑便不复存在了。这些案例正是在教我们如何发现无意识焦虑,消除孩子的异常症状。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的作者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长达50年之久,发表了多部心理学著作,他帮助许多孩子脱离心理困扰,过上正常的生活。

全书可总结出一套父母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了解父母为何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第二个步骤,对孩子的症状进行正确解读;第三个步骤,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父母为何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会出现问题,比如说厌食、尿床、便秘、身体疼痛、异常害羞、咬人等异常症状,比如说我儿子就出现睡眠困难的症状。这些症状有时不是生理性疾病,而是心理问题。

孩子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有自己的焦虑,他们对父母非常依赖,想让父母理解他们的焦虑。

可是,问题就出在父母对待孩子焦虑的态度上,父母习惯语言教育孩子,而不喜欢问孩子问题来了解孩子的内心。

当小孩子第一次表达出焦虑,父母的反应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用身体症状来表达焦虑。

我之前也认为两三岁的小孩子不会表达感情。我儿子问我恐龙是吃肉吗?鳄鱼是吃肉吗?我说是,他又问恐龙吃掉他咋办?

我根本没在意这些幼稚的话,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随口说:“所以你得听话,鳄鱼和恐龙就不吃你了。”

直到看了《看见孩子,看见自己》,我才回想起孩子的话,原来他是怕睡着了会被恐龙或者鳄鱼吃掉,他在向我诉说不睡觉的原因,而我却加重了他的疑虑。

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手足无措,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能表达自己,没有试着询问孩子的情感,关注问题背后的焦虑。

对孩子的症状进行正确解读

孩子通过语言、行为和图画来表达自己,做父母的要相信孩子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孩子的表达进行正确的解读。

父母受自身认知和经验的影响,会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像书中一个案例,在孩子治疗成功之后,这位妈妈说“我很高兴现在已经把问题抛在身后,我们终于能够理解他的难题,而非不顾他的焦虑,把社会认可的行为强加在他身上。”

一位妈妈在解读孩子便秘问题时说,因为孩子爸爸刚刚调离外地,孩子因为分离而焦虑。最终心理医生根据孩子的画证明,孩子是担心自己身体里出来的是怪物。有的孩子拒绝用马桶,是怕马桶里有可怕的东西钻出来,还有的孩子尿裤子是怕解开裤子失去“小鸡鸡”。

作为普通的父母,解读孩子的图画有难度,我们可以让孩子用语言进行表达。我后来跟我儿子进行了睡前谈话,我问他睡着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说三角龙也来了,鳄鱼也来了。我问它们来做什么?他说来吃他。我安慰他鳄鱼在水里,三角龙是吃树叶的,他快要哭出来了,带着哭腔说:“恐龙不是长颈鹿,够不到树叶。鳄鱼把恐龙吃掉了,鳄鱼在水里出不来,可以吗?”我说:“可以,宝贝,鳄鱼和恐龙都不会出现的。”他笑了,那夜,孩子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我们的无意识焦虑得不到理解,晚上,它就会以梦境呈现出来。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梦来解读孩子的症状。

自从做全职妈妈以来,我每天都在焦虑和抑郁,但意识不到为什么心情如此差,以至于影响到身体,医生问我:“你是怎么走到卫生室的?你虚弱到很难摸到脉搏。”

我开始注意我的梦境,我梦到没房子住,梦到老人去世,梦到考试和工作。这正是我的焦虑,我终于明白自己在担心什么。

有一天早上,我好奇地问我儿子,你睡觉做梦梦见什么了。他说,我睡着了,醒来爸爸妈妈不见了。怪不得那天晚上,他坐起来哭,一只手往前伸,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嘴里不停喊妈妈。这就是孩子的焦虑。

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我们和家人处在一个系统里,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其中,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全部。所以,孩子某些性格习惯的养成,多半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孩子的某些症状第一次出现时,可能只是偶然,父母的反应不正确,孩子会重复这些症状,将它变成习惯。

比如,书中有个孩子,3岁看电视时向后伸头,对妈妈说髋部疼,妈妈是位护士,便紧张得到处求医。孩子每逢出现伸头的动作,妈妈就会说孩子髋部疼了。一直疼到12岁,孩子的走路姿势不正确,活动不灵便,可所有的医生都说孩子没病。后来,心理医生给父母建议,当孩子再说髋部疼的时候,别再大惊小怪,不要带她求医,告诉孩子她没病。慢慢的,这个孩子恢复正常了。

再比如,孩子年幼,对周围的环境多少都有恐惧,出门时,孩子已经够害怕了,父母应该适当鼓励孩子去挑战,而不是过度保护。

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从摇马上摔下来,和小伙伴撞一下,玩具被抢走了,都是孩子探索过程中的必然。

如果父母紧张地去帮助孩子,提醒他这个不能做,那个有危险,就会让孩子以为,真的是危险无处不在,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怯懦和害羞。

就像书里的一句话“在紧密联系的体系中,一方的态度发生改变,那么另一方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对待孩子。

通过琐碎的小事,日常的对话,父母正在改变着他们的孩子。我儿子怕恐龙和鳄鱼,我就给他科普恐龙和鳄鱼知识,他还怕爸爸妈妈离开,我就给他讲爸爸妈妈永远爱他,让他知道分离的原因,告诉他分离是暂时的。

读这本书挺惊喜的,我不仅学会了和孩子交流的方法,解决了孩子的难题,还理解了我自己的无意识焦虑。我在做读书笔记时,用手机语音摘抄录入,老公听见一个案例,哈哈笑起来,说很有趣。他停止笑声后,冒出来一句,说的很有道理。我想这就是《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的魅力,它绝不是一本案例堆砌成的书,而是在有趣、有理地向父母传达一种育儿理念,教父母如何与孩子对话,找出问题背后的焦虑。

相关文章

  • 智慧的父母,懂得理解孩子的焦虑

    我儿子3岁了,晚上不肯睡觉。早上睁开眼,一边慌忙爬下床,一边哭着说:“我不要睡觉!”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白天...

  • 2021-01-14 学习---时时警醒

    处理家长焦虑的有效方法: (1)看见与懂得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无力与难受; (2)看见与懂得自己的焦虑担心,活在...

  • 你对家人的态度,是最真实的人品

    对待家人,要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家人的不易。夫妻间互相理解,父母理解孩子的辛苦,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不易。 爱是理解与...

  • 你是专制型父母吗?

    在育儿过程中的几种家长:智慧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放养型父母。你是哪种父母呢? 智慧型父母懂得尊重孩子,...

  • “智慧”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私”

    题记:育儿路上坎坷多,养一个儿子难,养俩儿子更是难上加难,这次我们来聊聊孩子们的“自私”。 周末...

  • 20.6.28 || 不是而是

    不知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在迷茫和焦虑的对峙中煎熬,不知有多少父母懂得尊重和相信孩子,懂得相信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亲近和谐的...

  • 父母一生需要修的课程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将自己毕生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孩子。 父母的焦虑 幼儿时,父母担心孩子说...

  • 智慧的父母,懂得闭嘴

    大宝今天考试。 我昨晚才想起来,半夜给她发了一条加油短信,到了第二天早上,人家回复俩字:感谢 这高冷的母女关系……...

  • 智慧的父母,懂得闭嘴

    大宝今天模拟考试。 我昨晚才想起来,半夜给她发了一条加油短信,到了第二天早上,人家回复俩字:感谢 这高冷的母女关系...

  •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

    做为父母我们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心,培养好亲子感情也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方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的父母,懂得理解孩子的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ou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