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文字的人,内心多是敏感的。正是因为这些敏感,才有了一些所谓的写作灵感。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看历史,我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它们教会了我思考。
我一度自恋地认为,这不就是在说我吗?其实,这是作者真实的感悟,而我恰恰觉得他说在了我的心坎上。而且,但凡因为这句话而产生共鸣的人,都是敏感的人,都是热爱文字的人。
因读书和行走所衍生的文字,除了少许的豪迈和喜悦,其他多是带着悲凉底色的;因读书和行走所衍生的思考,除了少许的快意和慰藉,其他的都是带着精神内耗的。
鉴于这些,我总觉得,我的心因敏感而疼痛。
比如,读唐朝的诗,读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之时,我并无多少触动,但读到“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之时,我的内心就会莫名的翻腾。
比如,无论是在多么繁华的大都市中行走,我对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星罗棋布的街道并无太多的感慨,而是对人群中落寞的身影以及无助的眼神感到莫名的心酸。
坦率地说,在某一个深夜,无论如何都睡不着的时候,我也会嘲笑自己,笑自己不自量力,笑自己太过多情,笑自己无病呻吟。我也常常思考,人生苦短,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这些个思考似乎与前途无关,与钱财无关,与他人无关。思考过后,我还是觉得,人活着不应该只为酒色财气和功名利禄,必须要给精神和灵魂一点安放的空间。
或许,文学,就应该是盛装出席,去赶赴每一场人间疾苦;或许,文字,就应该真实记录,把因敏感而产生的疼痛传播出去。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尼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琢磨了一下,我不禁哑然失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