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first 设计模式,是比较有趣的一本设计模式的书。
在学校里看书和在工作时看书,意义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时是为读书而读书,我们可以从0到1,我们有的是时间。但是工作后就不一样。
我觉得这时的书更像是打通自己任督二脉的武功秘诀。在平时工作中,杂七杂八地学了一些东西,但是却不能融会贯通。所以还需要通过书来厘清你的思路。这是写本文的出发点,也是我的碎碎念!
看完该书后,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可能有错(那是一定的),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如果有同学能够从中得到些启发,也算是自己的一种幸运吧!
我竟试图以一句话来描述一个设计模式!
-
策略模式!
将统一的东西作为基类,可变的东西行为独立出来,在基类中通过变量进行引用,通过委托变量的方式,使用setter方法将委托变量改变,使其具有行为可变性。面向接口编程,而非面向类编程。其好处是,用同样的接口,通过不同行为类的传入产生不同的效果,便以改变行为变得容易。
-
观察者模式!
类似于发布-订阅模式。存在注册服务,通知的过程。其实现方式可以理解为,注册服务时,将观察者加入到队列当中,当主题发生变更时,由主题主动依次从观察者队列中依次调用,从而达到通知主动推送的作用。其好处是,观察者随时注册观察可以实时收到消息,而被观察者对此一无所知,从而在达到通知的同时也解藕了。
-
装饰者模式!
以某对象为主要对象,生成后,将其传入装饰者构造函数中,经过装饰后,再行输出的模式。该模式,可以许多散乱的方法独立组装出来,而不会影响其他变化,该模式是通过继承来实现的。典型的装饰者模式运用,java io 类的继承,有多个主类,及多个装饰类,从而方便用户操作想要的方法。其好处是,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反复更改主要的行为结果,对于一些附加类的变化,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该模式进行数据再加工。
-
工厂模式!
分为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所谓工厂模式,即是将需要的产品和工厂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一个具体需要的产品的一个过程,而无需知道这个产品具体是由谁生产的。工厂模式很好的复用了多个产品的变化性,避免了在各个类中进行各自实例化从而导致类的散乱问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厂只是某段复用性很高的代码的抽离而已。其好处是,统一把控了一些类的生成,避免了各个类散落在代码各个角落,从而给后期升级维护带来方便。
-
单例模式!
就是全局只有一个实例对象的访问方式(单进程方式)。需要一个私有构造器,使外部无法实例化他,需要一个静态方法getinstance供外部访问实例使用,属于懒加载行为。但应注意多线程并发问题,从而创建两个instance,使用synchronized同步方法或者volatile同步本实例,从而解决并发问题,但是这会导致应用性能降低100倍的性能。当应用中大量使用单例,就得考虑是否合理了,因为适合单例的场景并不很多。其好处是,减少系统反复创建一个类时的性能开销及空间开销,且可以多处共享一些变量(如果需要的话)。
-
命令模式!
将请求当作对象传递给另一对象,从而实现命令的执行方式。使请求与执行解藕开来,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命令集操作,或者宏操作及回放。能够轻松实现日志队列操作。其好处是,将命令请求和命令执行分开,一般请求都会很快完成,但是执行却不一定,由于请求与执行分开,所以能够轻松实现事后补偿的动作。
-
适配器者模式!
即实现A接口转换B接口的适配工作,如实现连接三角插座与两脚插头连接工作,适配器的意义在于不用改变或不能改变现有接口的同时,将新的接口接入现有环境,意义重大。其实现为,适配器继承目标接口,并传入被适配接口,将被适配接口的逻辑转换成目标接口的表述。可以继承多个接口实现双向转换。其好处是,不对现有代码进行改动的情况下接入新厂商的东西,适应原有方式。
-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的意图在于提供简化的接口操作,同时,也不改变原有接口。其实现是一种类的包装简化。其遵循一个设计原则,只与最亲密的人交谈。其好处是,将原有复杂多变的接口转化为少且实用的几个接口,使外部调用时,只做最简单的事。
-
模板方法模式!
在一个父类接口中定义一个算法骨架或者操作流程,并将一个子类特有的方法以抽象方法的方式暴露出来,使在运行时使用父类的操作流程调用子类的特有方法的方式。该模式可以省去许多机械代码,使子类只关注自己特有的部分。本模式中,还有一个平凡而重要的概念,钩子hook,钩子在java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只有空的方法或者默认实现的方法,子类只要对该方法进行覆盖,就可以触发钩子,从而实现开关控制和自己的意图。因为是高层调用低层,所以存在有些操作的不明显,如果低层又调用高层的话,将很难搞清楚设计,因此应遵循一个原则,好莱坞原则,只有父类调用子类,子类不得调用父类,因此如果想知道框架中为什么要让你必须实现某个方法时,只需到父类中查看其调用一下便知,但不得私自调用父类方法。依赖倒置原则和这有点像。其好处是,将复杂流程封装起来,只提供可变的方法让子类重写,从而在父类调用,减少许多重复的代码。
-
迭代器模式!
也就是实现像iterator 接口一样功能的方式,使对象能够不关注内部实现的情况下遍历元素。目前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没什么意义了,因为类似于for in 的语法,已经完全能够达到此类效果,该模式个人感觉没多大意义。其好处,就是为了方便使用的地方能够遍历出内部结构。
- 组合模式!
即将多个接口具有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变为一个更大的接口,让操作者无需关注各类的差异,只管调用相同接口即可,但是对于有些子类没有的方法则需要抛出异常,以使外部进行捕获。使用场景得细细思量一番才行。这个功能,在gui编程时最明显,当你拖动几个系统提供的组件,在页面上组合出新的结构时,就是利用了组合模式了。
- 状态模式!
与策略模式类似。其作用是控制外部操作在内部的状态流转,并无需让外部知晓,其操作其实是将一系列的if else解放出来,使逻辑更清晰。其实现为封闭整个流程的所有状态,在用户操作某一状态后,该状态只会做自己的事,并将状态转换到下一状态,用户进行下一操作时,内部已改变,但是对类内部来说,操作的仍是单一状态,因此逻辑清晰。但是该模式会产生大量状态类,增加大量代码,且需抽象出良好的状态,比较考验技术水平。其作用是,便逻辑更清晰,也更容易扩展。
- 代理模式!
即访问对象不通过直接访问的方式,而是去访问代理让代理去跟具体对象沟通,沟通好后将结果返回给访问者,这里一般会涉及到rmi远程调用,代理模式减小了系统的复杂度(至少到调用者是的)。虚拟代理,缓存代理,同步代理,防火墙代理,写入时复制代理。代理模式在现实中用的是非常广泛的,他为我们屏蔽许多复杂细节,由框架提供的代理,使我们操作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傻瓜。
- 复合模式!
即组合混合使用了多个模式的模式,该模式准确说不算是模式,但是也在框架中体现的最多的模式,如著名的mvc。组合策略,适配器,观察者,装饰器,组合模式,工厂等等。其好处是,在基础模式的基础上,再封装出另一实用模式,解决更具体的应用场景问题。
16.更多!
模式是某种情境下针对某种问题的某种解决方案。其他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模式,原型模式,桥接模式,责任链模式,。反模式,即不好的模式,表面看起来好,实际用之后会有大坑。
来源:等你归去来
链接:http://www.cnblogs.com/yougewe/p/8240977.html
更多干货领取可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干货”即可免费领取海量干货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