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讲家庭教育课和个案咨询得过程中,经常碰到孩子厌学,逃学,甚至休学在家。
记得一次讲家庭教育沙龙课现场来了一对夫妻,说他们得孩子不上学了,休学在家。他们非常的焦虑,问该怎么办?
在咨询了解情况后知道,原来这个孩子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上初一时,同事建议孩子父母:你孩子学习成绩这么好,每一次考试都是名列年级前茅,应该给孩子转个好一点的学校。
于是他们通过动用关系把孩子转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重点中学。当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后,学习开始有些吃力。一次考试考的成绩非常不理想,又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孩子对考试有了很大的抵触、焦虑。
曾在家休学一年,又转到一个偏僻的村镇中学,虽然成绩考到年级前三名。但孩子说这有什么用,那么烂的学校!
就在最近临近期末考试前,孩子突然有一天又提出不上学了。妈妈劝了几次没用,孩子甚至放狠话:你们再逼我就跳楼!
当孩子说完这句话以后,全家人都被冻住了。从此以后父母再也不敢跟孩子提上学的事了。到了暑假孩子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整天上网、看动漫、打游戏,就连吃饭也不出房间门。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父母自己先学习成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目前的情绪状态,降低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要再给施加孩子压力了。
随着暑期结束,这时父母他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说上学的事。因为父母害怕和孩子提上学的事,孩子又跟他们急或跳楼。
最后,战战兢兢的父母让孩子的大伯去跟孩子谈。当大伯问孩子时,结果孩子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孩子说,我没打算不上学呀!
听到这里各有没有发现,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父母的第一步的应对很重要,父母的角色功能更起着关键作用!
就像上面事例中的父母,当孩子说出:“你们再逼我上学就跳楼”时,父母一下就被冻住了。从此陷入这个恐惧场景中,不敢对孩子有任何的要求。这时父母失去了对孩子的引领指导作用,也丧失了父母的角色功能!
这就像我们在篮球场上打球,当别人把球抛给我们时,我们要把球传出去,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但是很多父母孩子把孩子不上学的这个“球”接过来以后,抱住不撒手了。这个游戏就僵在那儿,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其实,当孩子对父母说不想上学时,通常不一定是真的不想上学了。孩子只是在当下可能遇到了问题和困惑,他在寻求倾诉和安慰,并希望找到力量。所以我们父母的回答、应对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哦,是吗?爸爸妈妈每一天上班也有心烦不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奥,是吗?爸爸妈妈每一天上班也有心烦不想去上上班的时候?我很理解你心在的心情。
第二句:那你能给爸爸妈妈说一下,你是遇到了什么让你心烦的事情吗?
其实孩子的问题无非是:学习困难,师生矛盾,同学关系出了问题。父母这时候一定先要了解情况,当父母能同理孩子的情绪,再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时,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
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或搂着孩子的肩膀对孩子说:我们来一起想想办法吧!
但是,很多父母一听到到孩子不想上学校了,都会特别的紧张,心理会飘过无数的念头。
通常会讲忍不住讲一大堆的道理,什么人生啊理想啊未来啊,把焦虑压力再次传给孩子。
本来孩子说不上学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是在寻求安慰和帮助,却受到了数落和批评,就更容易产生防御和对抗。 结果孩子有可能真的就不去上学了。
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是:
第一,先同理孩子的情绪;
第二,引导说出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和孩子一起想办法面对。
父母一定要切记: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不是孩子有了问题,而是孩子有一个问题需要面对。这时,父母不是给孩子讲道理或评判孩子,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让问题更加复杂。而是要做孩子最坚定有力的支持者,并和他站在一起面对问题。
当然,如果父母实在不知该如何面对孩子说不想上学时,最简单的办法:
学会闭嘴!!!
有一个妈妈因为喉咙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告诫他,近一段时间绝对不能讲话。
当她的孩子对她说:妈妈,我们的老师可烦了,他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人批评我,我明天不去学校了!
妈妈一听很着急,想开导孩子,但是记得医生的告诫,不敢说话。
孩子看到妈妈没反应,过了一会儿接着又说:其实我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因为我在课堂上和别的同学讲话,老师批评我也是为了维护课堂纪律。
妈妈继续保持沉默,过了一会孩子子又接着说:其实老师平常对我也挺好的。妈妈非常感谢你这么有耐心、这么理解我。妈妈,我去写作业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在妈妈的沉默中平息了!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父母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首先同理孩子的情绪,不带评判的倾听孩子说出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困惑;再引导并与孩子一起想办法如何面对目前的困境。
二、最简单也最难做到:学会闭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