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沟通&思维

沟通&思维

作者: 衡润心怡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21:06 被阅读0次

李克富


做当下的读书笔记

小结:岳晓东论沟通力

聆听不是要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作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 学会全神贯注,并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并作出富于同感的反应。

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咨询师自我反省的需要。

宣泄指来访者将积蓄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咨询师的过程。它是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来访者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人感到由衷的舒畅。由此,它可使来访者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症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哭,对于宣泄和排遣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可以是种有效的手段。 在心理咨询场合下,哭经常是来访者自我领悟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安慰一个人,不定是要他忘记过去,而是帮助他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过去。如果一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舒缓,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的,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现之一。

面质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同感为基础。这样才会给人以态度诚恳、言之由衷的感觉,而不是态度生硬、强词夺理的感觉。换言之,面质是以接纳、尊重、同感、真诚和温暖等为先决条件的。面质力求“问而不审,质而不压”,以推动来访者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悦纳。

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

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为什么会不断有问题?这是由于我很容易感觉到事理之矛盾,或者很容易感觉到没有道理,或者看到两个以上的道理。

当我觉出有两个道理的时候,我即失了主见,便不知要哪样才好。

眼前有了两个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开,如是就占住了脑海。或许学问大都以这种感觉为起点吧。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境界

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

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梁漱溟:思考问题有8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第三层境界

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

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梁漱溟:思考问题有8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第五层境界

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梁漱溟:思考问题有8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第六层境界

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

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

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

作者|梁漱溟

相关文章

  • 学会尊重的表达

    01思维方式 沟通不是教说话,而是剖析你语言背后的思维,思考沟通的本质,言为心声,思维变一观念变一沟通行为变...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读后感

    一、思维模式 二、沟通前 三、沟通中 四、沟通后

  •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3.怎样使用思维导图成为一张沟通工具? 思维导图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很大帮助,思维导图的“传达能力”也会促进沟通,...

  • 沟通&思维

    李克富 做当下的读书笔记 小结:岳晓东论沟通力 聆听不是要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

  • 沟通思维

    无论你是在任何纬度,无论你在哪个阶层,沟通真的很重要,好多事情好多人没有提升是因为沟通出现问题。 那么...

  • 亲子沟通我知道之一天N问(3/10)

    主题词:故事思维 问:最好的亲子沟通方法是什么? 答:用故事思维来沟通,能增进亲子关系。 问:什么是故事思维? 答...

  • 追女生如何与女人沟通

    追女生如何与女人沟通 与女人沟通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也就是聊天和潜意识沟通。 1.聊天 ①男性思维与女性思维 男人...

  • 我的书单

    策略思维 非暴力沟通 学会提问

  • 《打破僵局:哈佛大学新聆听沟通学》-艾本斯坦 azw3,pdf,

    有太多书教我们如何沟通,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思维不改变,沟通的实质就不会变。只有改变了旧有的沟通思维方式,...

  • 沟通视窗思维模型

    一、沟通视窗思维模型的定义及所解决的问题 沟通视窗思维模型定义,是由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提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tk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