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回家过年是一条什么路”这个问题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内心深处是五味杂陈的,我都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回家过年了。
只记得我上次回家还是出国前的那个夏天,距今也有七八年时间。这几年别说回家过年,想回趟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正好也让我有机会好好回忆一下以往那些回家过年的路。
大学时期,寒假回家一般会比春运早上一两周时间,所以车票还不算太难买。
在学生证可以享受半价火车票优惠的日子,四十五块钱的硬座车票可以坐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现在回想起来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身体本身的疲惫不堪,仿佛也没有当时那种觉得特别超值的感觉啦。
尤其是那时绿皮列车条件相对简陋,尽管车厢内人挤人,但是并不感觉有多暖和。从车窗上冻得严严实实地霜花就可见一斑,而且就算有幸买到临窗的好座位也要忍受从窗户缝隙那吹来一阵阵的冷风。
越临近春节,火车感觉越是严重超载运行。印象深刻的景象是座位上面、座位底下、过道、厕所、甚至行李架上在乘务员看不到的时候也藏着几个人。
经过将近一天一夜的火车,不管有多晚,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每次出站口总是会看到爸爸妈妈两人等待的身影。虽然我已经算成年人了,但是爸爸总是习惯性地一把就接过我的行李箱,在父母面前我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尽管一路不能说有多么波折吧,但是还是感到浑身疲惫不堪,不过回到家里马上就能吃到爸妈提起准备好的美味,一路上的疲惫感仿佛一下子就都烟消云散了,所以说家乡的美食可以治愈一切不美好的情绪。
工作以后最初的几年,我是彻彻底底地加入了春运大军。虽然我家不是省会城市,与首都往返的火车频次不多,但有两列直达火车还算是相当便利的。不过由于车次少,所以票也就相对更紧张一些。
有一次为了能在三十晚上到家,又实在买不到车票,尽管当时工资还不高,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选择了飞机,不过也没能买到直飞我家的航班。那时去我家的航班一周才两班,而且基本没有折扣,所以买了飞往省会的航班。
那一年我先生是第一次见我父母,所以大包小包又拎了很多见面礼。当时买票也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我们是从飞机场赶往火车站才买的城际通勤票,结果车票还是从另外一个火车站始发。
虽说是省会城市,但是以前我也并没有去过,所以相当陌生。那时又没有百度地图导航,因此走了不少冤枉路,而且还是大包小包像逃难似的。
再加之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第一次在零下二三十度的街头奔走。尽管捂得很严实只露出眼睛,还是一个劲儿地跟我说冻得眼睫毛疼,我也是无语极了。不过最终还是在春节晚会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家。
由于我跟先生的老家是以我们所在位置为中间,一南一北各有一千公里开外的距离。有两年折中了一下,让双方父母都到我们那里过年之外,为了公平起见,其它年份基本只能隔一年回一次我老家过年。
后来不记得是怎么刮起了一阵春节旅游热潮,许多人都选择春节假期去国外旅游,我们也跟风出去过几次。也是从那时开始,过年必须回家或是按时到家的传统似乎感觉逐渐所有淡化。
记得有一次实在是不想再去挤春运的列车,我们果断买了大年三十晚上的火车。那趟火车还真是空啊,我们那节车厢总共都不到十个人。
虽然也买了不少零食,不过没想到列车上真得供应了热乎乎香喷喷的水饺,吃过之后也没有肚子再装什么零食了。
大家吃完就纷纷躺在自己的铺子上,没有吵闹的声音,除了伴随着火车有节奏的轰隆轰隆声,偶尔路过村庄时能听到几声鞭炮的声音外,算是过了一个十分安静的除夕夜。
今年只能在万里之遥的地方过年,不知道下次回家过年会是何年何月?不过回家过年的路上多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想必一定会充满许多从未体验过的小故事吧。期待一下这个愿望可以早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