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临海汇溪古建博物馆,早就有所耳闻。趁着这个国庆假期,和家人一起前去参观游览。
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20余米的斗拱,这可是汇溪镇的镇标,由黄铜打造而成。在空旷的场地中,倍显气派。左右两边各有一座阙楼,呈对称结构,凸显了这座博物馆古色古香的特色。
我发现,博物馆的外墙,嵌有各种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砖瓦。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了原来那是由那些外出修建古建筑的工匠们,在各地古建筑收集的残砖断瓦而拼成的,既让博物馆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气息,又具有纪念意义。
汇溪镇历来不乏能工巧匠。上世纪80年代初,泥瓦匠出身的黄大树,拉了一帮兄弟们外出到宁波讨生活。他了解到,给天童寺修缮殿宇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他们当时的工钱,很是动心。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修建,他们之前根本没接触过,也不知道该如何干起。
寺庙的方丈在问明情况后,本欲拒绝让他们做工,但黄大树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韧劲的人,他说,虽然目前干不了古建修筑的活,但修葺围墙的工作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方丈同意了让他们留下来。
就这样,在工作之余,他不断的揣摩学习,终于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并从此与古建修复结下了不解之缘。40余年来,他的团队足迹不但遍及国内许多地方,而且还走出了国门,远赴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将中华传统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建筑的模型,其做工之精致,造型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传统建筑没有一颗钉,整个借助于咬合紧密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的,真令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而如今,博物馆还面向社会爱好者免费开课,希望让更多的人欣赏并爱上古建筑之美,其初心与情怀,更值得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