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声音聊吧》
《我们诞生在中国》一部精彩的配图诗朗诵或者豪华 PPT

《我们诞生在中国》一部精彩的配图诗朗诵或者豪华 PPT

作者: 手拿蒲扇的熊猫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23:36 被阅读698次

    (配图来自微信官方宣传文)

    这种海报拼接得完全失去了视觉冲击力,真不如就用上面熊猫这张当海报

    十二年前看了陆川的《可可西里》,一度颇为感动,但总觉得哪里让人不够畅快。昨天看了陆川的《我们诞生在中国》,一部看了微信上的预告以后让人觉得非看不可的片子(我真的是头天夜里看完微信宣传帖,第二天大清早就奔赴影院的),尽管网上颇多微词,看前也做好了心里准备,中间竟然还一顿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这片子到底问题出在哪呢?拍摄?这些画面陆川评价的一点不为过,这些老外出的活儿简直太好了,光线、构图、色彩、意境……

    这些都不是问题,我觉得问题出在两点:

    • 从观众角度看,电影最令人愉悦的信息传递方式;
    • 画面与配音,完全颠倒的主次关系;

    从观众角度看,电影最令人愉悦的信息传递方式

    这不是我们期待的欣赏电影的方式,我觉得儿时学古诗的例子,颇有参考价值。儿时学“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并未有什么感觉,就是背诵而已。过了三十岁后,逐渐愈发对这些古诗词爱不释手,四十岁也幻想重新回到儿时,坐到小学课堂里听老师讲古诗。因为我们有了逐渐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了自己亲身体验和参悟的过程,只有那些曾经“汗滴禾下土”的人才能对“粒粒皆辛苦”有更深的感性认知。
      在这部片子去掉了观众自己认知的过程,观众期待的一切感受,除了瞬间的画面美感之外,探索、思考、领悟的快乐全部被剥夺殆尽
      去看之前,我在心里将这部片子定位为一部集合最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审美理念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品。我想艺术品的魅力之一就是你对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的不断思索揣摩和顿悟和升华认知的过程,这部电影把最精彩的镜头剪辑在一起,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铺垫,缺乏代入,直接显示主要画面,用旁白告诉你答案,就如同小学生学古诗。如果影片里每个情节都通过画面让观众自己看懂,时间可能就得若干个小时了,陆川要讲的故事太多,而这样剪辑以后,光剩精彩画面,观众能接受的就太少了,剧本和表达方式没能协调好。
      国产片喜欢有点哲学深度,这部片子导演想讲的是生命的轮回,但是深刻的主题却变成了浅显刻意的政治宣传片一样的故事,观众却没能在观看这部片子时享受到自己发现、顿悟、升华的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理想的电影,或者我们所期待的电影是这样的:音乐,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轻盈婉转、时而欢快奔放、时而低沉忧伤的音乐激发和引导着观众,用画面内容来阐释一切,偶尔配上几句中性的旁白,让观众亲身经历一场美的探索和感悟的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每个人领悟可能会有所不同,更增加了场外回顾和探讨的趣味性,甚至笔者本人这样的观众可能会看上四五遍。配音,以画面和音乐为主,特殊场景略加辅助性说明,我想这才是电影,我忽然很怀念默片时代那些影片中的精彩。

    画面与配音,完全颠倒的主次关系

    至少于这部电影,我认为画面更加重要,是主,配音解说是辅,是次。而这部电影的情节竟然完全以来周迅的旁白,就像你看一部摄影作品展,每一幅作品都要强制你读别人写的详细说明,太痛苦了!
      这部片子票房貌似不是多么精彩,有人归结为“因为纪录片就是小众的”,也许导演希望借助解说能让电影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我不知道是观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了,还是导演的挂念已经落后于观众了,整个片子的直接关守就是非常低龄化,未能改变的是小众,但却成功地将小众的艺术品变成了小众的豪华儿童片。

    周迅的配音,就像你在下棋的时候旁边不断有人支招,说的都对,明明你也想这么走,但让你没有思考的时间,于你,真的就是干扰。这个全程解说,完全领先于观众的思考,这种填鸭似的灌输让观众脑部始终无法足够兴奋、流于乏味的疲惫。我不禁想问,我们到底买的是电影票还是诗朗诵的票啊!

    没有人觉得这张海报很奇怪么?很明显思路不清晰啊! 这可能是最好的一张官方海报了

    准确地说,这部电影变成了豪华配图的诗朗诵,或者说我们看了一部画面配图非常精彩的PPT,问题不在周迅,还在导演。素材都在,陆导,求求你了,重新剪辑和配音吧!你一定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部动人的艺术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诞生在中国》一部精彩的配图诗朗诵或者豪华 PP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z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