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中夜,阅《围城》竟,忧乐参半!
其实新年第一本,本来是想从重读《瓦尔登湖》开始的——如果有一本书值得我每年读一次,这本书就可能是《瓦尔登湖》!
何况这本《围城》盗版书,多为书摊老板“最后三天,低价抛售”的广告词所蛊惑。不过这也不是全部借口,早在多年前,我就喜欢这种绿颜色的封面,等于是以貌取人的登徒子之流,老打一个容颜姣好的女人主意,起心动念一直挨到因缘成熟,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这是作业!
以前只是听说盗版书,现在才知道读盗版书就像吃鱼肉,一边吃一边拔刺,得点点味道在嘴里,一下又没了,暗自苦恼而又抵不住饥饿的欲望,再夹一块来吃……
其实,就文笔来说,因为时代变迁的关系,我们读起《围城》来已经很不流畅了!——所谓文笔,也是因时而变的!
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的,韩寒对钱钟书推崇备至,以为偶像,也许是有道理的,在文章里常有些嘲笑一切的勇气和幽默!但是这种儒雅的幽默需要一个很耐心的内行人仔细地听——比如杨绛女士——才能会心,若放在三朋四友间讲说,别人大概要笑作者迂腐的,所以选老婆非常之重要!
钱家是书香世家,钱父也是执教名校的教授,钱钟书读书成癖能成佳话,于此家学很有关系!
至于《围城》,也不过是其牛刀小试的遣兴之作,聊以自娱。如果有妙处,那也是作者的妙处,与读者毫不干涉!因此也不必因名气而作言过其实的评价——我们常常觉得一个人顶好,那他的一切都是顶好的,这可不符合事实!
我没看过作者的《管锥篇》和《谈艺录》,但我想象得出来那是怎样的一些著作!就像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行外人要逐字逐句的读才能读透,读完啥也记不得,只存一种五体投地的感想:原来自己读的那点书,不过是凤毛麟角,人家这才是真正的读过书人啊!
对这种考据性质浓厚且自娱自乐的作品,我觉得还是慎重对待——一本书读完,光阴已经去了半载,还没得到乐趣,不免生出蹉跎岁月之感!——就像年少爱错了人、醒悟过来已经是半生的那种后悔!
不用说,《围城》的心理描写很到位,常常把人的口是心非那种心里矛盾写得很圆满!景物描写处处是典范,看过之后,很有画面感,似曾相识而又自恨描摹不来,也许这就是才子和凡夫的差别吧!
总而言之,《围城》只有结过婚的人才能体会,但是也不是结果过婚的人就能体会,我都不想解释为什么了,因为这和聪明与否实在扯不上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