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现象:家长会在每次考试孩子回家后发现:孩子总是出现报喜不报忧。
一谈到孩子报喜不报忧时,家长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很多画面。有的家长就会说,我孩子考得好时,兴奋的进家门就开始叫:“妈妈,我这次考了xx分,是班上的第x名!”但如果他考得不好,进家门后就是灰溜溜的,像个小媳妇一样。
为什么同样是考试,孩子考好和考得不好,他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状态?其实但凡家里有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十之八九都可以推测,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引导和教育的方式里,会有这3点问题。
第一,父母在日常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关注学习成绩。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特别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一旦谈到学习成绩的时候,孩子就容易紧张。因为父母在意学习成绩,父母也当然会表达出希望孩子的成绩好。所以当孩子考出不够理想的结果时,孩子就会有紧张和害怕。他会觉得:完了,我考砸了。爸爸妈妈这么在乎成绩,这么希望我考好,结果真的没考好,回去的话还有好果子吃吗?肯定要收拾我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要想办法尽可能躲过去,不要让爸爸妈妈发现,我不想承担成绩差带来的后果和责任。所以凡是报喜不报忧的孩子,一定是因为家长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学业方面有非常高的期望。而且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希望是什么。一旦发现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期望的时候,他就会想办法回避,把自己隐藏起来。
第二,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其实是很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要接受所带来的后果,或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在他们的想象里,会有很多的画面:我今天考砸了,爸爸妈妈可能要骂我。甚至有的孩子考砸了回去,不单是被骂,甚至还要被打。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那个年代,如果成绩考差了,我爸爸是一定会收拾我的,必须要打。会觉得我没有用心,不够努力,不够资格做一个好学生。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但凡考砸,孩子就会对自我的认同感非常低。不但害怕受罚,还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不是一个好孩子!总而言之,只要家里有一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就需要检查一下,当下在引领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是不是过度放大了对学业的关注。是不是过于严格要求对孩子,太偏离孩子实际能力,有一些过高的期望。甚至这些过高的期望,只能维持,不能下降一点点。比如,要求孩子考95分就只能95分,一次都不可以到95分以下。是不是有这种过于严苛,不够合理的教育期望和标准?
第三,当孩子考得差了,他很害怕承担后果和责任,他的内心其实并不强大。并且会很沮丧,对自己的认同感会很差,他会觉得自己很糟糕:我总是考不好。您是不是正在用这种教育方式,成就一个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越来越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所以希望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希望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改变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妥当和不合理的地方。爸爸妈妈要及时地纠偏矫错,引领孩子可以大大方方地面对考试,跟所有家人分享成绩,分析为什么会考砸,想出一些更合理能解决不理想成绩的方案。孩子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当发现有问题存在,想要回避,遮遮掩掩。
如果孩子报喜不报忧,其实就是孩子的教育,处在暗流涌动的状态。作为家长可能没有办法,很及时地把控现象背后,真实的信息和状况,但这恰恰是一种教育隐患和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