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芸只
最近在出水痘,一个字,惨。两个字,真惨。三个字,非常惨。
N天没出门了,医生说,尽量不要外出,不要吹风。因此我的活动范围成了:卧室——卫生间——厨房。
可巧的是表弟今天来了,我可高兴坏。大半年没见,他已经长成了一个高个子的大男孩,比我快高出一个头了。
表弟今年十四岁,初三。和家长半天挤不出来三句话,偏生到我这里侃侃而谈,那些羞涩和扭捏都荡然无存。活生生的像个两面人!
他来找我,坐在我边上。我们随便聊了一些,他突然把手伸进棉袄,原来里面有个内兜,顺手掏出来一本书。
他问我,你看过这没,可好看了。
我接过来,竟然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我从来没见过他看课外书。他的学习虽然还可以,但语文就很是糟糕了,一百五十分的试卷通常都只能考一百零几分,对于他能静下来读这种文艺类的书籍,我表示很惊讶。
我便跟他说,你给我讲其中一个故事吧。
他讲了里面陈末的故事,而且有头有尾,还加以分析了,并表示他把张嘉佳的三部曲都看了。
我们讨论了一些书中的内容和细节,他越来越有劲头,最后问我,像他这个阶段应该看什么书。
我问他,你最喜欢哪个作家。
他说,是余华。
我又问他,你最喜欢哪本书?
他说,是《百年孤独》。
我最后说,就这样,就很好了。
他没懂我的意思,一直追问。我难得见他这么认真便坐下来细说了我的看法。
每本书甚至每个句子,在我们每个阶段读都会有不同的意义。书没有该与不该看,只有我们会不会去读。如果一本书你能够耐心读完,不管他描绘的是什么年代,写的是什么题材,我们只管去接触。读书,是最低付出高回报的东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因为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会空虚,会遇见内心更丰盈的自己。不会迷茫,我们从中体味到了更多的人生。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涉猎,就像你正在读的,你读过的,你最喜欢的都是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作品!这样就很好,你还可以尝试更多。
他又问我,那垃圾小说呢?
我说,一部作品你只有看了才有资格评价好坏,但也只能是你个人的观点。既然你都能看出垃圾与否,说明你有独立的判断力,那么这本书你读了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他接着问,那书就没有好坏与能不能读之分吗?
我回答,有的。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地给一本书定性。你觉得那本书烂可能是因为他语句不通,但有些读者会爱上里面所传达的东西。你觉得他荒诞离奇,可能有读者喜欢那种神秘的感觉。你们中学阶段的推荐书目也只是推荐而已。
他最后问我,那你觉得多读书有什么用?
这次我没直接回答他。我反问,你觉得呢?他说,对写作文有点帮助。他会把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放进作文里。
我便说,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阶段性的问题了。你问我这个问题,我现阶段的感受是读书能够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我的三观不会受到局限,能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否则,我们的三观始终是别人的三观,而自己毫无主见和底线。说得恐怖些,和行尸走肉也没太大区别。
表弟思考了一会,突然对我说,我这次期末考试的作文主题是“规矩”,我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写了,觉得写的还行,因为我递进引深了。
我问他,每个篇幅写了多少字。
表弟:开头写了一段总论点,无规矩不成方圆,然后下面从这三个层面写了,字数都差不多,这样的作文能有48分吗?
我:首先纠正你一些错误,首先这样写并不会给人递进引深的感觉。通常情况下,深化主题我们都是用结尾处较小篇幅来升华,你这样有些像在回答:规矩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样。再者,社会和国家应该是放在一个范畴内的,这两个概念在分开论述,未免牵强。
最后我问,既然你是分开写的,那么你各个观点之间是怎么过渡的?
表弟:什么是过渡?我直接写完一点然后接着写了下一点。
我:承上启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不然你写的只能叫段子,不能叫文章。文章是一个整体,不能说,我可以看一段也可以看两段,无所谓。
表弟:就是阅读理解里面常常回答的那个承上启下吗?
我:是的。语文卷面的本身就交给了你分析和输出的能力,如果你把阅读理解的分析技巧运用到你的文章中也行之有效,那就成功了一半。
我惊呆了,之前每次来我家都拉我陪他去打篮球的小孩,和我聊些有的没的的小孩,居然跟我聊了那么多正儿八经的话。
我们又交流了许久,最后要吃午饭了,我调侃他,很少见男生喜欢张嘉佳,你也是个奇人。实在不敢想象猛男会看。
他对我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别说。还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