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人流像蚂蚁归巢般回到各自的家园。人们背着行囊,攥着一年的积蓄,盼望着团聚。朋友早已约好,一个诉尽衷肠的深夜凌晨就定在平凡热辣的烧烤摊上。
烧烤,是夜宵摊上的王者,也是无数老友聚会的必选美食。无数返乡的人心心念念的,就是一顿酣畅淋漓的烧烤。
“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人间烟火气最旺盛的地方,往往就在团团围聚在一起撸串吃烧烤的人的饭桌上。在这里,没有阶级差距,没有你瞒我瞒,只有彼此对美食和感情的惺惺相惜。
烤肉的朴素质感是辛劳一年最好的慰藉,啤酒里的气泡催生出无数最坦诚的话语。烧烤抄起来,嘴里的人生,便也少了繁枝末节,令人舒舒服服。
一桌子的人,因为烧烤聚在一起,吃着,乐呵着,相互慰藉着品味孤独悠久的人生。
大快朵颐,是人生的极致浪漫
看过《深夜食堂》,也看过《孤独的美食家》,日式阶级的精致料理搭配细腻温和的故事,不失为一种浪漫。但盘亘在中国人餐桌聚会上的永恒主角依然是烧烤,中国人的夜晚追求和极致浪漫,隐匿在大快朵颐的烧烤里,绽放在喝酒猜拳的热闹中。
人们爱烧烤,就是爱它热辣鲜活的重口味,爱它在唇齿之间的麻辣酥脆,配上冰啤或凉粉,两种口味相撞,就像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
结束了一天甚至一整年的劳累,约上三两知己亦或亲朋好友,去到熟悉的烧烤摊,跟老板吆喝一声他便能乐呵呵地端上你爱吃的口味,这便是中国人的心照不宣。
吃着烧烤,扯着竹签,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什么礼俗形象,通通不要,面对最亲近的人,可以说最掏心窝子的话。哪怕喝醉了,走着曲线回家,也要拎着几根串串,提着一瓶啤酒,搭着老友的肩膀,像是倚在全世界身后,不再害怕人生风浪。
我们家过年的习惯就是吃烧烤,一大早父亲便会去市场买好材料,母亲则去邻居家讨来最新鲜嫩滑的猪肉。院子里,小肉切净,韭菜排列齐整,茄子从中间切开,鸡翅和丸子解冻,贝类洗净。吆喝上一家人来帮忙,特别是冬天不舍得离开被窝的小辈,也要被母亲一遍遍催促着起床。
傍晚时分,几百根竹签都已串好,父亲便准备好各式调料,在烧烤架前跃跃欲试。炭火生旺,拿上一把肉串,铺在烤网上,依次刷上油、蜂蜜,撒上辣椒粉、孜然粉,翻面至两边金黄酥嫩溢出令人垂涎的香味。小孩子的手已经拦不住地往烧烤架上伸,刚刚烤好的肉马上就被送进蓄谋已久的嘴里,用力扯着咬几口,烫得嘴角生疼,但那股香辣甜美的味道依然让人满足地开怀大笑。
父母嗔怪,小孩打闹,吵吵嚷嚷,烧烤架前是一家子的烟火人生。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回想起年味十足的家族烧烤盛宴,我愿用“浪漫”来形容这一期一会。
天南地北,也能烹调四时三餐
烧烤是一种很神奇的食物,像中国的文化一样,海纳百川。
从辽阔粗犷的西北烤羊到曲径通幽的南方海鲜烧烤,烧烤跨过了秦岭淮河,跨过两江,在天南地北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同一内涵——团聚与畅谈。
父亲有一次吃完烧烤后借着微醺的酒气对我说:“姑娘啊,以后要是有个小伙能带你去吃他家乡的烧烤,就不要错过了。”我当时不懂,只觉得喝醉酒的父亲在胡言乱语,便也一笑而过。
后来我终于有了中意的小伙子,他跟我谈起他的家乡,说起他们家乡引以为傲的烧烤,还说,今年的愿望是能带我回家里吃烧烤。
他说的时候,眼里带着光,嘴角带着笑,跟我描述他家乡独有的烤猪眼睛——一口咬下,黑色的眼浆爆射口腔,那刺激程度,是撒尿牛丸的一百倍。激情过后,眼球周围的胶原物质,提供弹牙的肉感,多咬几下,就能吃到嘎嘣脆的晶状体和角膜。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也是在那一刻,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话,原来他是希望我找到一个满心满眼接纳我的另一半。
在中国人的文化里,饭桌文化担任着重大的社交功能,而烧烤,则代表着亲近之人的相聚之处。人们喜欢在春节里阖家团圆的时候带上自己的另一半共享家乡美味,这意味着将另一个共度半生的人正式纳入自己的家庭之中。
二十年前,喜欢吃海鲜的母亲和喜欢吃烤肉的父亲相遇了,他们来自中国的南北两端,最爱的就是一起吃烧烤,因为烧烤里既有海鲜,也有烤肉,像这几十年的生活,虽个性相异,却始终在一起,互相包容地烹调四时三餐,这就是家。
一年四季,绷不住的日子里都在想念烧烤
说烧烤是一种春节限定食物还是不够妥当的,作为夜宵摊上的王者,一年四季人们最爱的美味,它包容着每一个绷不住的日子里的苦涩和想念。
在夏天城市闷热的出租屋里,半夜醒来无处诉说时可以套个大T恤下楼撸串吃烧烤,配着刺激味蕾的冰啤,夏天的风在此刻都充满了自由的气息,整个人都无拘无束的。
有时候想家了,工作不顺利了,给父亲发消息,他总是转账过来备注“拿着钱去吃烧烤,年纪轻轻不要想些有的没的”。我知道这是他最朴素的关心。
说来奇怪,每次在烧烤摊上,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和朋友在一起,总是能感觉到这个世界是热热闹闹的,像一个敞开大门的游乐园,而我冲着它吧唧吧唧开心地笑。
作家刘亮程写,“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晦和皎洁,日子除了平静无声也有波涛四起。很多心事已经默默埋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只能一个人消化。
烧烤于我而言,早已超出了它作为食物本身的意义,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时候,烧烤里就寄托着我的亲情和爱情。
我在城市的烧烤摊上,哭过也笑过,跟亲人视频过,跟爱人吵闹过,这些都是我绷不住的日子里一点一滴的力量源泉。我脱下平日里正式光鲜的衣裳,穿着最宽大的衬衫和最廉价的人字拖,在吵吵嚷嚷中做我最皎洁的梦。
有新朋友问我为什么对烧烤情有独钟,我思索了一会答道:“对于我来说,烧烤有团聚的味道和爱的力量”。就像在城市耀眼闪耀的霓虹灯里入睡的时候,总是想起小时候乡下的萤火虫。吃到过山珍海味,却还是最留恋拥有家乡气息和家庭风味的烧烤啊。
江湖路远,来年再见
写下这篇文章的契机是看了一个关于烧烤的纪录片——《人生一串》。纪录片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一季结束之后,屏幕上赫然出现几个字——江湖路远,来年再见。
我无限感慨。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被“996”裹挟的年轻人,以及被延迟退休的中年人,其实大家都在努力地生存,有时候反而忘记了怎么生活。“团聚”,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奢侈品。
往往一年到头,才能在春节的几天假期里,呼朋唤友,感受一大群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的氛围。
一场烧烤盛宴,就是一年的犒劳。
而明年,明年又是怎样呢。无从得知。
醉酒的父亲总是说起从前,“从前啊,从前什么都好……大家每天下了班,就是回家做饭,打牌……我跟你伯伯他们啊,一放假就要聚在一起吃烧烤……”。他呵呵笑着,母亲煮着姜汤垂目不语。
现在呢,父亲每天很晚才归家,家里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一顿晚餐,更别说和去到别的城市奋斗的大伯一家团聚。
我是这个新时代包装下长大的孩子,习惯聚少离多,但我也在憧憬父亲口中的从前。大城市的灯光晦明变化,我喜欢走去热闹的巷子里,看别人举杯痛饮大快朵颐的样子。人们从高大的写字楼,汇聚到小巷烧烤摊里,好像在这里,才能完全释放天性。美国诗人罗伯特说“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或许在神经紧绷的现代人眼中,放松已经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生活状态,人们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最高兴的一刻,却是在远离城市聚光灯下的烧烤摊上。
我知道,今年的全家烧烤盛宴结束之后,大家还是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在都市里、城镇里、乡村里,继续躬耕自己的生活田地。把酒言欢之后就是曲终人散、人走茶凉,只有满桌的竹签子提醒我,我们真的聚在一起了。
吃烧烤的人不擅长道别,显得矫情与难堪。我们往往一碰杯,杯中酒一饮而尽,便是一种无声的道别。江湖路远,来年再见,大家都要各自珍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