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在他后面游,一个身的距离,埋在水里,看他收腿,翻脚,有力的一蹬,划出一道弧线,两腿又并拢过来,有时候腿没伸直,有时候平展的身体又会被水流挤得左右摇摆,水下无声,但他仍然坚定往前。
我会在他快到岸边的时候,刻意放慢,这样他抵达岸边后,可以看我还落在后面,稍微喘口气,然后折返,从我身边轻快地划过。
我还记得开头的困难,在停歇了一年后,他几乎忘掉了学会的泳姿,本就不牢固的基础,在我的压力下,他畏难又退却,甚至有害怕我会主动提出去游泳馆。
但我第一次意识到鼓励对他的巨大作用,在水里,我鼓励他做的很好,伸腿姿势改正的好,头埋下去的好,身体放平整的好,跟着他后面不给太大压力,在他游完一段回头站着看我的时候,即使过程不那么完美,我也会伸出大拇指。
慢慢地,我们又开始约定,学习长途的折返游,从一个折返,到两个,到四个,控制节奏,以及体力分配。开头他依旧会畏难,但慢慢也懂了,不过仍然是坚持,在坚持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这也几乎是人们所剩不多的优秀品质了,然后就可以享受水波划过身体的感觉,还有水下的静谧。
这样进步反而是迅速的,即便不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也可以在积极鼓励下,学会克服自己的恐惧,赢得信心。这多少对我也是教育,在卡夫卡的《判决》里,父亲的暴躁终于将不容分说的儿子推向生命终结,这恐怕是人世间父与子最容易出现的结局。
周作人也谈到小孩的委屈,面对大人野蛮的处治,小孩除了哀鸣还有什么法子,但因果报应,小孩白白的被冤枉或者牺牲,终有一天会加报到父母身上,如库多沙菲利斯,打了小孩一个嘴巴,将他打成白痴,他自己也因此发疯。
我很开心,儿子能对游泳坚持下来,并且越来越好。
那天看陈丹青在木心美术馆开馆仪式的访谈,有观众问为什么美术馆没有考虑到对孩子教育的设置,他直言现在的孩子太辛苦,功课做不完,还是去玩要紧,不需要这么多所谓的教育,该读书的自然会来(大意如此)。我深受触动。
细想下来,我对儿子的期望可以就剩两点,一身体好,二要多读书。身体好有游泳,以后还可以体验其他活动。读书要多却是我自己最深的体会。我读书不多,因为小时候的限制,反而在最近一两年,突然意识到读书的意义这么大,自己竟然错过这么久。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为写作提供灵感与素材,在书中体验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特别是读书可以让自己更容易独处,以解决许多需要穷尽一生才能理解和解释的问题。也许每个人读书遭遇的意义不同,但我相信没有读书的不是。
我也希望我的儿子能爱上读书,这是比其他很多事情都要重要的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