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在哪一刻体验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
其中一位知友Cinderella的回答,让人唏嘘又感慨。
“出去旅行遇到的一个妹子
23岁,复旦毕业
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
有个已经在上海陆家嘴成家的哥哥
男朋友在杭州某大学读博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钢琴、小提琴、吉他、尤克里里……
(原谅省略号里有很多乐器我讲不出名字)
摄影、唱歌、跳舞、手工、看书、旅行
侃侃而谈,才华横溢
为人处事真诚而明媚
在火车上也可以手舞足蹈起来
像极了一扇明丽而透着阳光的玻璃窗
“回去以后和男朋友差不多要定下来了”
阳光下,她的笑容那么耀眼
家庭幸福、爱情美满、学业有成、天赋异禀
兴趣广泛、善良真诚、执着梦想、热爱生活
如果将来我有个女儿
但愿我可以给她这一切美好
彼时我22岁”
然后他又在下面补充道:
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
我们穷极一生想要得到或许是别人的与生俱来
人生不过如此,好好活着。
很多人面对阶级差距会心生悲凉,无奈之中流露出对上流阶级的羡慕。
阶级差距体现出的贫富只是最直观的一种,更多体现在无形之中。
阶级差距产生的人生鸿沟客观而真实地存在。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中产出身智商均值的人,从小努力学习,一路学霸才有可能掌握上面题中的这些技能,不说别的几门外语就够学十年的了,可如果客观环境够好(家里人是政要,经常出国的商人,翻译官,等),掌握几门语言难度会低上太多,且二八定律不止是在财富上。
来自网络掌握五门以上语言的人,认识掌握多门语言的人一定要比只会两门语言的人多的多,且适用于所有领域,物理学家认识的数学家一定比其他人要多一些。
你想一下在父辈是一个精英学者的情况下,就算不刻意学习,所掌握的能力是父辈是工人的子女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的。富二代官二代确实招恨,但这是我们看到最表象的阶级遗产,其他的科学家二代,艺术家二代,探险家二代等等即使不从事父辈的职业也有让常人需要大量学习的能力,更不要提远超常人的见识了。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教导,物质贫穷,但精神富足就好,但是当你真正接触才发现别人物质比自己富足,精神也比我们富足,我们最终还是无法在某一处找到平衡。
无独有偶,知乎网友雅舒分享了另一个类似的经历。
三年前在纽约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南非小哥。小哥是耶鲁全奖经济学本硕,就职于华尔街某顶级投行,租的单身的公寓在曼哈顿最黄金地段。
在某几次谈话中得知他的一天是从早上四点半开始的。有一次他带我们参观纽约的Yale Club(耶鲁校友聚集地)然后在屋顶吃了个brunch。吃饭闲聊的时候我问他,他的家人是不是为他感到骄傲,不料他却说:
“我家在南非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弟弟妹妹们在家附近的地上玩,他们只知道玩,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根本没有水喝。后来我以全奖考上了大一点城市的美国寄宿学校,全校加上我总共三个黑人,其余都是有权有势的白人家庭的孩子。我奋发努力,最终全奖上了耶鲁,也一直在学校同时兼职多份工作。直到现在我也每个月往家里寄钱,这边挣的钱在南非算是很大数目,家里的负担小了很多,我却看到了自己的上限。我在华尔街的许多同事能派直升飞机去接潜在客户到自己家郊区的庄园游玩,而我只能和客户们约在某个咖啡厅或者壁球室。这样的差距,就算我凌晨三点起也弥补不来。”
前几年有一个“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帖子唤起无数网友的同情。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starbucks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甚至连选举权都不如你们多。
出身不好我们就不用努力了吗?
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出身,无法选择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但我们个人的命运却可以依靠后天的努力改变。
读大学可以改变气质,丰富的娱乐生活可以增加社交谈资,经常出去看看世界可以开阔视野。虽然这些统统改变不了我们的出身,也改变不了我们身后所代表的阶级。但是最起码我们的孩子不会再有问这个问题的尴尬。
所以,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你就活得明媚而真诚。
出身在一个曲折的家庭,你就活得独立而勇敢。学会了不再抱怨,在一个又一个缝隙间心平气和。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微信号:赚小贝)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
出身不好,那就努力打好自己的牌。不与任何人比,希望今天的自己总是比昨天的好。
无论贫穷富贵,百万家资或颠沛流离,都要一样地从容豁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