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如果,一定没有后来的我们,就算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感谢曾经的我们。
----刘长明
我看完《后来的我们》这部剧,或许我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情,但也撕心裂肺过,或许也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我也要感谢曾经的我们。
我不在意剧中小晓曾经多么物质,一心想要留在北京,选择谈对象这条路,付出多少真心,换来多少烂情,不管哪种途径留在北京那是她的梦想啊,虽然故事结尾也未能如她所愿,我尊重每一个人,或许价值观不相同,但她在一段旅途中,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热爱,付出了全部,我欣赏她的坦荡,直率,洒脱。
整部剧的热点,1时22分整整一分钟片段的对话,感触并影响我颇深。
个人感悟:这一段仅仅一分钟的对话是整部剧的重点,表达的淋漓尽致,折射在现实自身的影子,诠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未知而又命中注定,抓住的就是最好的。
在地铁那一刻决定分手后,我看到林见清的撕心裂肺,过度从小孩到大人,从男孩到男人揠苗助长的转变,前两天我在抖音刷到一条:一个男人,没有尝试爱情的疾苦或饱受生活赋予的挫折,吃馒头和吃牛排没有什么区别。
可生活中的我,如同温水煮青蛙,就像过了25岁,不在极度向往什么,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我相信剧中的林见清迟早会成功,但经历的一些痛大打击,让成功步伐促使他更快更短时间内获取成功,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丢弃另一样东西,真正的完美人生赢家真的不多。
去年的经历,想到自己的有勇无谋,虽然失败告终,可失败的契机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前我真不爱看书,费脑费时间,单纯认为生活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可往往会付出血一样的代价,虽然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会慢慢变好或许会更窘迫。
我相信一句话,生活赐予我的坑,不多不少我必须踩过才刚刚好,不踩未来踩,踩了为了未来好。
在羿智老师对我做策定金生,重新整体梳理一遍思路,我不清楚的一些事渐渐清晰,需要我弄懂的一些事还是摸不着头脑,需要时机来验证吧。
这部剧,我看到 时间vs时机 的重要性,两个人相识需要时间,但两个人在一起需要时机,两个人一起在北京努力奋斗买房,但真正能够买得起房赚取第一桶金需要时间又需要时机,就像小晓说的:“那也许你不会成功”。“时机”不到,或许只能怀揣着买房的梦想,因为过后的痛定思痛,时机按钮的开启,同时也关闭了另一样东西。
我在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放弃我不甘心,我若坚持面对未知。
就像老师说,我还没有枯竭,若枯竭我当初不会入圈,若已经枯竭,我亦然不会动笔。
我会选择我的路,目的地不换,行程会更换,第一次的契机已经给了我,第二次痛定思痛的“时机”?
我不知道,在自己认为对的时间上行走并等待时机吧,或许我的故事结尾会像小晓一样。
林见清痛定思痛后,专注的样子真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