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一个很无聊的问题,就是春秋战国的起始点问题。
一般说来,春秋的起始点大多是没有疑问的。是以平王东迁洛邑以后,作为起始点。
但是问题是,战国从哪一年开始?
正如春秋五霸说法不一,战国的开始也是说法不一。
大体说来,有六种说法,
其一、公元前481年左右,这一年我们讲过是齐简公被杀。
其二、公元前475年,以《史记 六国年表》为标准,这也是通行的标准
其三、公元前468年,这一年是鲁哀公27年,也是《左传》的最后一年
其四、公元前403年,是《资治通鉴》的说法
其五、公元前453年,智伯水灌晋阳城,三家灭智分晋国
其六、公元前359年,这一年是商鞅变法
我们可以看到,平均上来说,主要集中于公元前450上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秋战国是怎么来的?
春秋,起源于《春秋》一书,我们在初讲春秋的时候,就已经介绍过了。而战国出自于《战国策》一书。
那么我们马上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春秋战国的划分是不是一个必然,也就是问,除去研究上的方便,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内在规律,左右着春秋战国?
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虽然我们通过春秋战国的划分,确实能够看到春秋战国是有鲜明的不同。但是这种变化,绝不是突变,质变。
毋宁说,人类历史没有飞跃。每一个时期,都是慢慢渐渐变过来的。并没有一个跨越,好似说有一个飞跃一般。
所有的质变,都不是以事物本身而言的,都是依靠人类的认识而言的。
比如说,在光谱仪上,只有可见光部分,才能被人类感知到。于是我们似乎就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光谱仪的光波波长,有一个飞跃。这当然是很荒谬的。
因为对于他自身而言,没有任何飞跃,也没有任何质变。同样的道理,人类历史也是如此,人类只是依靠自己为中心,主观化划分某某时期。
就例如,人人都可划分为二十四个朝代,但是我也可以划分三个时期。只有封建社会、专制社会、现代化社会。
至于专制社会,对于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真的没有意义吗?显然不是的。但是这样划分,不就给人以这样的错觉吗?
而春秋战国的划分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划分为春秋战国,但是不能由此认为,春秋和战国是截然不同的。
下一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我们把所有记载全部列出来,有这么几位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
其中没有争论的是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至于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到底谁是霸主?在战国人心目中,吴王夫差受佞臣蛊惑,不能称之为霸主。所以吴王阖闾应该是霸主,但是真正称霸是以黄池之会为标准,而吴王夫差是参与者。
所以两者就很难抉择了。
至于宋襄公,四年就兵败身亡,也没有天子的赐封,也没有称霸,这个霸主就很名不符实。
至于秦穆公,没有深入中原地区,所以只能是区域性的霸主。
越王勾践确实在春秋后期称霸,但是很快就衰弱了,其实不能代表春秋的主流,但是毕竟得到了天子的认可,所以也可以成为霸主。
最后就是春秋战国的划分,其中后两种说法,实在是太晚了。
如果把时间定在公元前359年,这是典型的秦主义,不能作为主流看法。
而司马光的公元前403年,确实以三家分晋为标准,但是实际又过于晚了。
而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75年,又太早了。而且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名义上还没有分裂,所以又太早了。并且如果以公元前475年为开始,那么夫差死于公元前473年,吴越争霸事实上还没有结束。
那么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公元前468年,《左传》结束那一年。和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那一年。
这两个选择是比较合理的。那么两者谁更为优劣呢?
这就纯粹是主观化的行为,但是如果要找到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应该是公元前453年。
因为这一年,晋国发生晋阳之战,也表达了一个事实,作为春秋的主流,晋楚争霸,晋国事实上已经灭亡了。虽然,当时还有晋君,但是他只能龟缩在绛都和曲沃。其余的土地由韩赵魏三家瓜分。
甚至可以说,三家的存在,才是战国的出现的原因。只不过秦国太光彩夺目了,反而遮盖了这个事实。
因此,公元前453年,作为我们讲述战国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