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认为西方人解决问题大多是用片断式的、静止的、机械的、拼接零件式的方法(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则提倡人和世界是一个整体(如中医的调理)。五项修炼中提出的系统思考模式让我们看到人和世界的整体性,希望利用系统化方法,让组织愿景同个人愿景真正地融为一体。
那何为五项修练?
“五项修炼”具体如下:
一、自我超越
即我们每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能为自身的最高愿望而存在,为自己真心向往的生活方式而工作。这是自我超越最重要的方向。
彼得·圣吉认为,组织的成长是基于个人的成长,而个人的成长是基于一个人内心向往的东西。现在很多组织里面新的声音、不同的意见没有生长环境。所以一个组织里面一定要创造这样一种环境,让不同的声音得到包容,这样他会真实地在组织中释放自我。
正如《正面管教》提出的:问题的实质就是没有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可以通过问题的表象找到孩子内实真实想表达什么呢?是价值感:我有用吗,还是归属感:我属于这吗?当满足了,则问题就解决。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或他人的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此情感体验者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反之,则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内心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归属感是人重要的心理需要之一。)
二、心智模式
就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包括我们的信念、思考方法和立场、及过往经验等。
心智模式影响着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如何采取行动,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企业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一个公司的天花板不一定是你能力的天花板,但一定是你心智模式的天花板。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成败。
正如“孟母三迁”中孟母在思想上认知到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决定搬到适合孟子的成长环境。
也如什么是笨呢?就是每次采取一样的行动,却期待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笨。而人之所以每次会有一样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是你的心智模式是没有变化的,即思想没改。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2494/e296bf0c7da43697.jpg)
三、团队学习
是指要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够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彼此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让这个团队快速地学习和进步。
为什么团队中每个人智商可能都超过了120,可是加在一块儿整个团队的智商还不到60分?本书称为“组织智障”,各成员的凝聚力无法归一,而是各怀心事,各做各的。
如何做到归一?团队学习离不开共同愿景,这就是第四项修炼。
四、共同愿景
通过团队学习,最终让整个组织找到既能把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包容其中又能超越个人目标之上的共同愿景。组织里的所有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能够心往一处使。
所谓“人在一起是团伙,心在一起才是团队”,否则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这个团队一定是内耗非常严重的。
正如夫妻如同床异梦一样,散伙只是迟早而已。想要婚姻幸福,夫妻2人通过生活也要达成一致的婚姻观,育儿观,共同目标等。
所以共同愿景,对于学习型的组织非常重要。
五、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非常重要,因为今天的世界、环境、组织往往都被割断了,可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往往被简单化的思维割断,变成了线性、片段、局部的观念。
而学习组织给我们的启发是,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回归本源,找到背后的真正动因,然后从这个动因出发,经由一整套的修炼方法和技巧,一步步解决、系统攻坚、超越前进。
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局部的、简单的、单因果的思考方式。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系统,而且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
系统思考是前四项修炼的基础,系统思考的水平也决定了前四项修炼最终效果的高度。因其重要性,因此书名为《第五项修练》。
我理解的系统思考就是找到人与万物的关系。跳出问题,以更高维角度看问题,找到影响问题所有关系,通过关系找到最核心根源。系统观、全局观看问题。
序作者奏朔认为“解决问题需要回到整体,回归根本”。
总之:五项修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前四项的基础,我们要以整体观来看待事物,思想发生改变、行为随之而变,通过不断地自我超越,团队共同学习,找到共同愿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2494/69eca7d65bf5da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