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烧最美“鹧鸪斑” 做建盏传承人 ——访建盏工艺师杨敏

烧最美“鹧鸪斑” 做建盏传承人 ——访建盏工艺师杨敏

作者: 印刻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1:51 被阅读0次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有“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的名句流传于世,千百年来,鹧鸪鸟作为词人抒发忧郁愁绪的意象,被广为熟知。

     然而,鹧鸪除了美丽哀怨的叫声,亦有绚烂独特的羽翼斑纹惹人怜爱,“鹧鸪斑”一词更是被流传千古的茶器——建盏所独创,使其成为建盏斑纹的分类之一,但因为烧制工艺难度非常之大,艺术品位非常之高,“鹧鸪斑”盏也成为建盏作品中非常珍贵稀有的建盏类型.

    您可闻听?百只“兔毫”,十只“油滴”,一只“鹧鸪斑”,可见创作产生一只鹧鸪斑盏需要历经多少的坚持和等待……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为鹧鸪斑盏钟情一生的非遗传承人、高级建盏技师杨敏先生,一只小小的鹧鸪斑盏可谓倾注了他浓浓的情怀,从乍见之喜到炽烈追寻,从探索尝试到钻研立说,从平淡无奇到惊艳盏界,杨敏先生初心不改,“捧着”他精心创作的鹧鸪斑盏向我们走来…

    “建盏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不应该作为商品来交易,它有着艺术的美感和灵魂,更应该流转于知盏懂盏爱盏的人之间……”杨敏老师开篇的一番话很值得品味,儒雅谦和的他,正如他钟爱的盏,有着同样的沉稳内敛的气质和品格。他对建盏不仅仅是热爱更有崇敬,崇敬的是那小小一只盏背后承载的历史和传承,更是建盏带给我们的千古不衰的底蕴魅力。

    作为福建建阳地区中生代建盏匠人,杨敏老师一直致力于烧制鹧鸪斑盏,并且坚持传统古法工艺,保留建盏最底蕴的东西,同时又在器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不断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建盏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老一辈建盏工艺师所付出的努力,但时代在发展,一只好的盏一定要在保留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创新要适度,比如我在器型上面所做的探索和改良,一只鹧鸪斑盏美在釉面花色上,但器型之美也不可偏废,二者要相得益彰,这样的盏才是内在美和外在美兼具的……”杨敏老师对我们细细的讲着他烧盏的理念,这也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探索的成果。

    作为90年代林学院土壤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杨敏老师也是建阳众多建盏工艺师中唯一一位学土壤专业的建盏工艺师,有着科班出身的基础,再加上后期的努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创新相贯通,即便对于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的鹧鸪斑建盏,杨敏老师也不乏优秀作品,盏界最有名的当属他的“古鸟”鹧鸪斑盏,这只黑底银壁黄斑的全釉盏,仿佛一只鹧鸪精灵幻化,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杨敏老师的另一件优秀建盏作品《千丝万缕》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千丝万缕》是一件精美的兔毫盏,青黑的釉面宛如黑夜般深邃,细长的兔毫斑纹在自然光线下闪闪发光,耐人寻味……我们深切感受到,无论是细腻兔毫还是精美鹧鸪斑,都是杨敏老师亲力亲为、呕心沥血的作品,每件作品都表达了他对懂盏爱盏者的一份尊重。

    交谈中,杨敏老师一直在强调传承,他不无欣喜的说,好东西一定要知传承、懂传承、会传承,近年来对文化产业很重视,也为建盏的发展与传承开拓了广阔天地……

    既然是传承,当然希望后继有人,杨敏老师收徒与别人不同,他从不收学费,但“门槛”却比别人都高,有多高?“必须是热爱建盏的年轻人,少有功利之心,还要有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心切记浮躁,要有很好的沉淀……”杨敏老师如是说,看似几条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讲并不简单,建盏正是褪去浮华,保留本真,蕴含精神之所在,它不与世俗争辉,只与静默为伴,恰如杨敏老师常年如一日的坚守态度,在无言的窑边等待着像他一样的传承人出现……

    采访接近尾声,笔者忍不住追问杨敏老师:“鹧鸪斑盏的烧制难度之大,您最突出的技法或者诀窍是什么”?

    杨敏老师笑着说:“其实诀窍就是坚持二字,很简单,却也很难,认真对待传统技艺,脚踏实地传播文化艺术,做好传承,结合实际勇于创新,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匠人精神”。

    走出原色茶陶建盏工作室,我们讨论着“原色”的含义,最终大家比较认同的解释是:本原存真,盏色纷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烧最美“鹧鸪斑” 做建盏传承人 ——访建盏工艺师杨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jw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