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原因,平时也会读很多参考文献,读完的书,留下的印象很浅,要在短时间内消化、输出,感觉挺费劲,真正转化成知识体系,不知道怎么开始。参加了一些平台的读书会,平时遇到好书,都会买买买,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在书架上闲置,读书的热情在慢慢消逝。哪天才能看完书架上的书?
6月,在无意间打开的一篇公众号里看到了小墨的读书营。怎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读书有用,主题和课程框架,跟我正在发愁的问题对应上了,报名希望通过训练提升自己的读书和转化能力。
这些年已经习惯知识付费,囤书囤课已经有段时间了。开课前还担心会成为另一个被自己打入冷宫的课,开营介绍时,我为自己打上了“买网课达人、买书不读达人”这样的标签。但这次开课不仅有班班、学姐带教,还收获了一个陪伴学习的同桌,课程框架清晰,从讲课、消化到20个课后作业,周期短,任务清晰,坚持下来也相对容易。不时还有学员分享自己擅长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拍照技巧、音乐欣赏、色彩搭配、知识体系管理等。在星探鼓励下,我结合实务,也给群友们分享了小白理财风险防范要点,增值体验也不错。
一个月学习后,我最初的想法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刷新什么认知?有没有转变什么观念?
1、我以往从来不做读书笔记,认为都是写了不会看的东西,影响读书的速度。现在看来,要想读书留痕,还是可以选择立即记录,可以在书上直接记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链接。读完一段可以整理回顾。以往即使做笔记,也是海绵一样的读书法,尽量去梳理作者的观点和内容,缺乏自己的认知理解。现在除了理解,还要与自己对话,链接行动,这是让读书有用的重要过程。
2、开始读书和持续读书,没有那么困难,是可以通过培养微小习惯来带动的。以前只要没状态,就想娱乐一下,认为看书和思考是很累的事,现在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思维火花的迸发,写出内心的想法,甚至享受心流的时刻是很棒的状态。相信时间累积将带来质的改变。
3、所有的改变都需要有意识的引导,想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需要明确做哪些事情可以带来这样的改变,然后把事件安排进下一步行动计划,去做,坚持的做。如果想要的变化都没有想清楚,是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 先想到,再做到,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思考真正能泛起涟漪的前提是之前存储了足够的知识之水,输入的同时保持输出的习惯可以提高输入的效率,输出的过程是知识内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学以致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训练营结束后,我想在之后的一年里持续做读书这件事,想让读过的书都发挥作用,可以对现在的生活给出积极的引导,给他人带来正面的影响。
1、把长期读书做成可以坚持的目标,从100天读书计划开始,每天安排好读书时间,养成习惯,不必等到有时间那一天(其实没有那一天)。现在已经开始打卡,自己每天列出读书清单,记录火花和行动灵感;
2、读书之前,先写上读这本书的目的,期望的收获。要练习用读书笔记来做精读,加上复盘的过程,回顾然后输出,转化为行动清单。
3、去做真正的分享者,加入自己的切身体会。启动持续输出计划:简书账号已开,对精读书目将做系列分享。
在这里也有恍然大悟的时刻,原来一直无法持续读书是因为我在等有时间,也没去想明白,读一本书我想要什么,驱动力和环境、习惯都不具备,仅靠兴趣,无法产生持续的改变。通过回顾和反思,一定要加入行动,看到自己积累的内容在切实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生活,就会更有坚持的动力。结合现在的月复盘,将思维和行动列入其中。
上完课后,有信心读完我书架上最想读完的精读书目了,期望明年9月,可以通过输出获得新客户,最终实现增加收入。
小墨老师言传身教,在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质。听到她说自己坚持做计划和复盘时,现在我还在努力将GTD融入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总有想放弃的时候。我需要坚持自己梦想,培养良好习惯和生活、学习的节奏。随时保持思维的开放,接纳新的信息和思维方式。认真做好精力管理,在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上持续投入时间。肯定自己的付出,相信自己可以变成更好的人。
让所有读过的书,都发挥它们的作用,用行动和思考的力量,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