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细节决定成败”不是一句鸡汤》中提到细节决定的是达成率,因为这句话可以分为两层意思来理解,第一层意思是如果不注重细节就会导致失败,第二层意思是如果注重细节就会迈向成功。但是我们知道,第一层意思会更趋近于真理,而第二层意思却只能说是“不一定”。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人开始讨伐这句话,认定这句话只是一句鸡汤,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其实仅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就对我们日常的行为提供了巨大的指导价值。
不注重细节就是我们日常行为中的“差不多”思维,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则直接导致了我们日常的绝大多数的失败和错误。
譬如搭积木,如果没放上去的一块积木都只差不多而没有让每一块摆放的积木位置更加精确,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工序未完成时就提前倒塌。又如学游泳,如何进行换气,手臂和手掌如何拨水,腿部和脚掌如何蹬水都是有标准的动作和连贯的流程的。如果能够把握好每一个细节那么很多人都能够成为不错的游水运动员,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人比起真正的运动员差距是巨大的。这也是因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差不多会游就可以,于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即使再卖力的去练习也只能停留在业余中的业余水平。上学时期的学习也是一样的,每个家庭在孩子刚入学时都是抱着满满的信心,然而各自都多少有一些差不多的思维,孩子的成绩慢慢的也就拉开了。在工作中我们都制定有工作目标,如果抱着差不多的思维,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一阶段的目标总是处于未达成状态,累积到最后就会与我们的期望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差不多的思维体现在我们的一生中,就是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比别人差一些,当走过人生的一段历程时就会发现已经不是差一些而是差很多了。
其实道理人人都明白,关键是知道了这些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知道“差不多”思维是不对的,并不代表我们就能跨越这一思维。要想跨越“差不多”就必须透过它的表层去深入的理解它的底层逻辑——到底是怎样的心理才形成了我们的“差不多”思维?我想应该有以下三种成因。
第一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也可以理解为逃避心理和鸵鸟心态,我们上面提到注重细节也不一定成功这是事实存在的,同样的,也有一些不注重细节的人也同样能够取得成功。于是这种认识就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成为了内心侥幸心理的支撑。其实我们要明白的是,成败本身就是一个概率性的事件,注重细节、杜绝差不多思维就是我们把成功的概率不断放大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侥幸心理只会让我们成功的概率趋近于零,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去当一只鸵鸟。
第二漠视时间概念。
没有时间概念的人永远看不到时间积累的力量,他们只满足于当下付出立刻得到的感觉。许多事情作粗略的轮廓会让我们的感官更容易识别,也就更容易带来即时的成就感。许多细节的工作如果不加上一个时间维度的展望是不容易给我们当下以直观的反馈的。于是许多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就只是停留在听别人说细节很重要而自己却一直无法感知到的状态,那么自然而然的做事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用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事情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细节之美,当我们学会去追求完美时,也就慢慢的跨越了差不多思维。
第三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一旦跨出了舒适区就会感觉不适应和不自在。所谓差不多就是认同差一点是可以接受的,而恰恰是差的这一点,就是在我们的舒适区范围之外的。不愿走出舒适区就会限制自己的成长空间,没有成长就会从和别人差不多逐渐的变成差很多。跨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去挑战自己差的每一个点也正是一个人从普通变为卓越的不二路径。
那么我们了解了“差不多”思维的三个成因,就可以在这三个方面不断的警醒和提升自己。当我们摧毁这三个底层逻辑并重建我们注重细节的思维时,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跨越了“差不多”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