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记内容:
一、关于职工教育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会计核算应当按实报实销方式账务处理,税法允许当年实际发生额按销售收入的8%进行税前列支,超出部分结转以后年度列支。
区分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学历教育是不允许列入职工教育经费的
二、关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资产损失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的区别
清单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进行申报
其中:固定资产报损需要的资料为: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三、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及相关内容
期初金额为A,本期计提B,转销C,期末D=A+B-C
现在D大于A,因此本期计提准备E=D-A,纳税调增=E
注意的是,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和转销并非是资产损失。
只有存货处置实际损失时才确认资产损失。
要区别资产减值损失(既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损失。
下列是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存货跌价准备=库存数量×(单位成本价-不含税的市场价)
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说明存货可变现价值低于成本价,存在损失,就按此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为负数,就不需计提。
具体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A商品第一次计提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成本-可变现净值)
贷: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成本-可变现净值)
A商品第n次计提跌价准备:(即每一次都要把其账面价值调整为当期预测市场价值下的价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贷: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A商品跌价准备的转回:(当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小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时。即存货价值得到一定的恢复)
借: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A商品跌价准备的结转:(分生产经营领用的存货,销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零的存货来不同对待)
生产经营领用的存货:(领用时一般可以不立即结转,待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一并调整,下面的是同时结转的)
借:生产成本 (B材料的账面金额)
贷:原材料-------B材料 (B材料的账面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B材料 (B材料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生产成本 (B材料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销售的存货:(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A商品账面金额)
贷:库存商品-----A商品 (A商品账面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可变现净值为零的存货:(将其账面余额全部转销,同时转销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管理费用(刨去跌价准备所剩的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转销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A商品 (转销A商品账面金额)
vf2���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