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听到过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薛定谔的猫”。
而这本书,就是薛定谔的专著,这是一本上个世纪在地球上最有影响的科学著作之一。
它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力图理解一些真正的生命之谜的有力尝试,其深刻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组成的理解。
主要内容
《生命是什么》主要谈了三个问题:
一是从信息学的角度提出了遗传密码的概念,提出了大分子--非周期固体--作为遗传物质(基因)的模型;
二是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论证了基因的持久性和遗传模式长期稳定的可能性;
三是提出了生命“以负熵为生”,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系统的组织的概念,这是生命 的热力学基础。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1887年生于维也纳,1920~1933年往来于德 国、瑞士等地,1925年发现了波动力学(量子力学的一种标准形式),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1933年由于这个重大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做了概念上的准备。 1939年后开始在英国定居,直到1956年回维也纳,1962年去世。
个人理解
本书中,薛定谔通过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引入非周期性晶体、负熵、遗传密码、量子跃迁式突变等概念来说明有机体物质结构、生命的维持和延续、遗传和变异等现象,从而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尽管本书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的著作,一般人也不难了解其所阐述的基本原理。
但是如果把这些内容都正确理解,并系统讲述清楚,真就不是非专业的大众读者所能达到的。
而我就是只是基本了解的层次(尽管仔细阅读了两遍),所以,太专业、系统给别人科普还是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的。
今天,只是将我认为对我有启发的一小部分内容摘录下来,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仔细研读一下这本书。
精彩内容摘录
1、生命的特征是什么?一块物质什么时候可以认为是活的呢?答案是,当它继续在做“某些事情、运动和环境交换物质的时候,而且希望它比一块无生命物质的在类似情况下,保持下去的时间要长的多。
2、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产生熵——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逐渐趋向于最大熵的危险状态,即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靠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3、科学从不强加于人们任何事物,它只是陈述。科学的目的只不过是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恰当的陈述。
4、物理学的新发现已经推进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神秘分界线,并且告诉我们这根本不是一个明显的界限。它使我们明白,对一个物体的观察永远无法不被自己本身的观察行为所修改,它同时也让我们理解,在改进观察方法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之后,主客观间的那种神秘界限已经被破坏。
5、既然我自己和他人没有区别,相反的,在意图和目的上完全对称,我得出结论我自己也是构成窝周围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可谓把感觉的自己(把世界构想成为精神世界的产物的自己)放回到这个世界中去了——以上一步步的错误推论造成了逻辑上灾难性的混乱。
6、我说的客观性原则也常被称为对我们周围的“真实世界的假说”。我们将认知主体排除在努力去理解的自然世界之外,而自己退回去扮演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旁观者,这样一来,世界就成为了一个客观世界。但这个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变得含混不清。首先,我自己的身体(与我的精神活动有非常直接且密切的联系)组成了我们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构建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第二,其他人的身体也是客观世界的组成部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其他人的身体也与意识领域相连,或可能就是意识领域的一部分。虽然我绝对无法接近他人的意识领域,但我毫无理由怀疑它们的存在。因此,我愿意把它们也当做客观事物,当做构成我周围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