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怀瑾老师专辑
南怀瑾老师:你真能找到呼吸之间的命根所在,身心转变很快,就有如此

南怀瑾老师:你真能找到呼吸之间的命根所在,身心转变很快,就有如此

作者: 笃信_241534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6:48 被阅读0次

原创 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2月15日

安那般那,中文简称出入息。一出一入中间很短暂,你分不清楚,中间那个宁静的阶段很快速的。拿机械物理来讲,发动机嘎啦嘎啦在转,你听第一声跟第二声中间有个空当,非常快速的刹那。在胎儿细胞变化时,都在消息,一出一入,中间有一刹那的,就是真息。

道家有个女神仙,是宋朝开国大元帅曹彬的孙女,出家得道,叫曹文逸仙姑。她有一篇修道的歌,叫做《灵源大道歌》,可以跟永嘉大师的《证道歌》相提并论。中间讲到生命根本的一句话,非常好,“命蒂从来在真息”,这个生命的根蒂在一出一入那个止息的阶段。这个一出一入之间的真息,就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所在。

譬如我们农村里出来的,看到种在泥巴里的稻子,被泥巴跟水围着,它的成长,那一下子是真息。在农村的夜里,四五月间稻子成长的时候,半夜三更在稻田边上,听到那个谷子劈里啪啦声音大得不得了。其实不止稻子、麦子,一切植物开花、成长都有声音的,你用超音波来听就听见了。这就是“命蒂从来在真息”,所以我们叫出入息。

佛叫你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见性、证阿罗汉、成佛,连带身体也变化了,叫即身成就,这是秘密。所以我告诉大家,像我这一生,不敢说世界上这些统统学过了,但几乎差不多学遍了。回过来一看,原来这许多的法门,都是从佛讲的变出来,大家都给这些花样骗住了,其实就是修出入息。

*****

从前带兵时为了爱护士兵,夜里去视察一两次,我得到了经验。凡是打呼噜、呼吸很粗的,他没有睡好;虽然睡着了,其实脑子在做梦。睡眠真正睡得好时,你会觉得他一点呼吸都没有,一点都听不见,大概有一分钟,那个时候才是真睡着了,这就叫止息。人的脑筋真的宁静到极点,往来的呼吸停止了,那叫止息,是出入息中间那个止息的阶段。刚才引用曹仙姑的一句名言“命蒂从来在真息”,那个时候是生命的根本。

照科学的研究,一个人夜里睡六到八个钟头,其实没有真正在睡,是左右脑分区的在休息,里头还在思想,每个人可以说都有在做梦,可是醒后就忘掉了。研究唯识你就懂了,真正睡着了那一刹那,无梦无想,真正止息,那个睡眠不会超过一刻钟的。所以打坐修定的人,做到身心宁静,止息一刻钟或半个钟头,你一天精神用不完了,那就是真正的充电了。平常睡眠几个钟头有时候没有用哦。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

--------------

所谓“安那般那”,就是数息观,又叫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智者大师交待得很清楚,是你们自己看不清楚。数息是你心散乱的时候,姑且借这个气息相依的数,让自己慢慢静下来,粗的呼吸慢慢变细以后,就不要再数下去了。第二步“随”就来了,静得差不多,你就不要再当会计了,数了半天,“一坐数千息”,数了一辈子,总是数不好。太笨了,多可惜呀!他明白告诉你是六个步骤,数得差不多,心宁静了就随,跟着息走,不要再数了。第三步“止”,慢慢随息久了,逐渐静下来,好像呼吸没有了,念也止了,呼吸也停了,很快的嘛!一念之间就是六妙门,可惜你们不懂,太不高明了。所以现在告诉你,毗钵舌那,观出入息。“息”就是一呼一吸之间

数息虽是讲数,但是中间有一个道理,当你修数息观,数出入息的时候,呼吸这一口气,进来了知道;出去了,晓得出去了,这叫“能正了知”。在这个境界上,“系心了达”,心念跟呼吸配合,和合为一。怎么叫和合为一?每一次呼出去知道,吸进来也知道,没有散乱,没有杂念岔进来,就是系呼吸于这个心上。“无忘明记”,中间没有无记,没有忘记过,很清明地记着呼吸之往来,“是安那般那念义”,这个“念”就是随时知道息的往来,就是心息相依。

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入息”是气进来,“出息”是呼出去。这里有个问题,你们可以参一下,它为什么讲入息出息,不讲入气出气呢?为什么古人用这个息字呢?(有同学答:气是粗的呼吸,息是细微的)。不对,讲修气是风大,粗的为风,再细一点点的谓之气,最细最细的谓之息,普通是这样解释,是从文字表面上看的。你们要体会呀!做工夫的人,我们呼吸一出一入之间,有一刹那既不出又不入的,那就是息。心粗的时候不知道,心细一点点就知道,息,休息也。听懂了吗?好好去体会,这一段才是息。

(有同学问:是不是若即若无)。若即若无都加不上去,只要你有一点点若即若无,它就有出入相,是自然的现象;入出是呼吸两个之往来,真正重要的是,体会那个息的境界。你们真能够做到的话,当下就得奢摩他,得止了,呼吸止了,心念也止了,显教密宗一切殊胜法门的功德境界就出来了。可惜你们不懂,现在我把无上的道理,也是无上的秘法,都告诉你们了。密法,什么密法?没得密,就是因为你们不懂,所以就是密;懂了,就如六祖讲的,“密在汝边”,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懂了吧!

你以为呼吸才叫息吗?,息是鼻子既不呼又不吸的中间停止那一段。停止的这一段,慢慢增长,成为内在息,内在息就是一般所讲的气脉。“正了知”,了解了身体里面哪一部分气脉在动,“如是息遍一切身分”,了知全身都是气息。所以人的呼吸不一定全靠鼻子。假使地下挖个洞,让人站进去,只要把土埋到心脏部分,这人就死了,因为身体下面一半的呼吸没有了。人的皮肤都在呼吸的,前后阴,甚至每个细胞都在呼吸。所以懂得了这个原理,修气脉很容易的。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东方出版社)

--------------

人在娘胎中是不用鼻子呼吸的,所以胎儿没有出入息。但是胎儿自己有股生命的功能,自己有息,有生有灭,是生灭的现象。比喻来说,就好像是电流一样,记住这只是比喻。但是生灭不是中断的,而是相续不断地。胎儿出生,脐带剪断了,嘴巴里的脏东西挖出来,开口“哇”一声,原来生命里的气呼出去,然后鼻子吸入第一口气。最后死的时候又再呼出最后一口气。佛经、密教、道家都没有交代清楚这一点,婴儿从生下来到死亡,都是呼吸自然往来;但是胎儿没有鼻孔或毛孔的呼吸,是靠一股用今天的话说是能量的作用,不断地膨胀收缩,生命就逐渐成长。真修息是修那个作用,不是呼吸往来的作用。这一点要先交代清楚

现在一般的呼吸修持方法叫数息观,分数息、随息、止息。包括日本禅宗在内,大家都把呼吸往来当成息了,他们讲的数息,是指那个不呼不吸生命本源的息。中文里“息”是休息之意,《易经》观念的息是成长的意思。呼吸往来是消耗放射的作用,吸进来呼出去是生灭法;但是“息”不是消耗,而是不进不出,停止在那儿。这个是了生死的法门。

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动了,息也就动了。有时一个人在极度专心工作时也会有暂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极度惊吓的时候也会如此。这是因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念头清净了,呼吸也放慢了。了解这个,对于你的身心会有很大的帮助。佛经说:“息长知长,息短知短。”而息充满全身也知道,息导致全身每一个细胞起变化也知道,这个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可是一般人解释错了,认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进一出的呼吸上,变成在练气了,这是大错特错。知道息长短,是要知道这个不呼不吸暂停期间的长短。开始时,这个暂停的期间是很短的,慢慢练习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它配合,气就能充满你全身。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东方出版社)

-------------

数息数的是什么息?息不是风,是风已经平静了。吹得大叫风,像海上、山上刮的台风呼啊呼的,那个是风。风没有了,等于在嵩山上,你们少林寺旁边,秋天同夏末,微风吹来很舒服,气候很温暖,那个是气,空气的气,还不是息。在春秋的季节,万里晴天无片云时,一点风都没有,非常温和清爽,很安详的时候,那个是息。那是大自然的息,你要认得。

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难得碰到一天的天气这样的舒服,这是息的境界。你认识了这个大自然的息,风大的作用,你就懂得修行了。不管修密宗念咒子、观想,一切法门,没有到达这一步,要想得定,就是两个字——休想。这两个字还不是普通话,是我们那里土话,“想都不要想”,你不要打这个妄想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东方出版社)

-------------

我们的念头在梦与醒之间也是一段中有。一个念头过去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有时候好像楞住一样,这一段也是中有我们呼吸一出一入之间也是中有,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告诉我们,有个“中间息”,指的就是这个。修安那般那修止息,我所以常常骂你们修数息观都在乱修,不是叫你光数呼吸啊!又不是学会计!中有认识清楚之后,你就可以把握昏沉与散乱中间是什么了。

如果拿本体来讲,散乱不是定,昏沉也不是定,散乱与昏沉都是本体来的,就好像黑暗与光明都是一个东西所变的。不过我们现在是讲工夫,不管你本体不本体,黑暗就是黑暗,光明就是光明。那么在黑暗与光明中间是不是也有一段中有呢?那个好像亮又好像不亮的东西是什么?认识清楚这个,你就懂得用功了,上起路来就快了。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修安那般那,修止观,佛为什么不叫它是气功呢?安那般那把这个出气、入气分开来讲。为什么又叫做息呢?这个我再三强调,不知道你们听进去了没有。息的境界有往来,也可以说在旋转,也可以说在出入,也可以说升降,这个是安那般那。我们这个生命的息,现在医学上的报告叫做全息。他们拿各种生物来试验,就连植物也在安那般那出入息。可见这个出入息,不止鼻子在出入息,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这个生命是个全息的阶段。可是为什么不叫做全呼吸呢?所以你们真做工夫的人,是修止息喔,不是修呼吸,这个要搞清楚。

所谓息,是说这个气出去再倒回来,或者说升降这个阶段,中间有一个短暂的停留,这个是息的境界。所以数息、随息是息哦!并不是讲数出入气,随出入气哦!这一个观念特别要搞清楚。很重要的。不然你搞了半天,都在出入气上面搞,不懂息的作用,不懂全息的作用。你工夫到息的阶段,好像呼吸停止了,可是你的细胞还在往来,这个要注意。这都是科学性的,不是宗教哲学的问题。

《南老师讲达摩多罗禅经》

--------------

今天真的给你们讲这个法门,是根据《达摩禅经》,叫做修“安那般那”。 你们听了,等一下就可以打坐作试验,成道成功很快。现在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大家都搞错了,我们的呼吸,呼出去叫出息,吸进来叫入息,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三样。注意哦!大家都把佛经读错了。

出、入、息,呼吸是生灭法,一出一入、一来一往,你体会一下,这是关系到你们真正修持的哦,开眼也好、闭眼也好,一边听,一边观察自己的呼吸。我们的呼吸出去、进来,中间有一刹那停留的,在中间交接的时候有一刹那的空档,这是息,所以叫你修出入息是修这个。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以后,你心念一停,停在不呼不吸那一刹那之间,你试试看,你马上就不同了。一出一入之间,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当一呼一吸之间一定住了以后,当下气好像很短暂,慢慢气也和顺了,定住了,思想、杂念也少了。

数息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停住,你开始可能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这样一个来回停住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了,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然后再吸呼,在一出(呼)和下一个一入(吸)之间停住,要停在不呼不吸这一段,慢慢的越来越长,数第二次......所以叫做数息,是数这个。只要心念专一了,你就跟着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很快。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带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慢慢如此修去就行了,开始有点勉强,慢慢就会自然了。你懂了修息,要想得戒定慧,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的快。

释迦牟尼佛教他的儿子罗睺罗尊者修行的法门就是这个,佛告诉罗睺罗,“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或“息冷知冷,息暖知暖”,大家一看了这个佛经,认为都看懂了“息”,自己下注解,就理解成呼吸长觉得呼吸长,在那里练气功了,把简单的文字搞复杂了。息长,一呼一吸之间停住了,不呼不吸这个时间长,知道长了;这个时间一下就过去了,知道短,“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是这个道理。都懂了吧?修这个安那般那法门成就非常快,转变身心气质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观,配合般若,配合显教、密宗各种修法是非常快的。

安那般那出、入、息这个修法,差不多有成就的祖师们,大都是带着修这个加行法而得成就的,很重要,后来发展成密宗所谓的修气修脉,道家修气功的方法也都是由这个法门演变出来的。假使你把出入息修好了,八触的反应作用马上就出现,身体的变化就很大,可是你不要给身体拉走了,身体上的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数、随,随则作两种解释,一是跟着出入息,知道息在一出一入之间;第二就是任运让它去一呼一吸,可是头脑清清楚楚的。这个呼吸,你的头脑清楚了以后,道家所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步就可以做到,这一条路线就可以到达,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都没有这个法门神妙。

息者,止息。所以佛告诉你,“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证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的那个时候,这样“住”叫做息住,不要在入息的时候注意“住”。如果这样,那变化大啦!慢慢地,你的智慧也开了,身心都起了变化。大家回去不光是打坐体会哦,睡在枕头上也可以体会,站在那里也可以修持,随时在修持。如果你在那个不呼不吸的境界里头一定,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哪怕整个地球都翻了,你都还在定中呢!但是那还不是佛法到家了哦!是初步的一点点而已,可是这初步的一点点大家就做不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你真能找到呼吸之间的命根所在,身心转变很快,就有如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rj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