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自居文艺青年的时代,以至于“有点文艺”这样的标签可以堂而皇之的贴在自己身上。
当文艺青年变得平淡无奇时,我们又该怎样解读“文艺”二字。
有人曾罗列出了文艺青年的49个细节,我们不妨看看。
1.梦想是要有的,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
2.有趣是衡量事物的最高标准
3.戴看上去普通其实不便宜的眼镜
4.没有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人生
5.做一些看上去无用的事
6.去小剧场看话剧
7.无论如何都想开个小店
……
49.绝不承认自己是文青
这些描述的可信度大可不去深究,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文青趋于平庸的时代,真正有才情的青年当然是存在的。但是,无病呻吟的伪文青更是大有人在。
他们往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虽然不甘于现状,但是却免不了平庸。
他们喜欢站在理想主义的山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们鄙视背离自己价值观的人和事,不愿接受千差万别存在的意义。
他们信奉生活至上,所以宁愿追求别人看来异常天真的东西。
生活当然不能教他们如愿以偿,结果只能一面挣扎着跳出生活的囚笼,一面又处处被困于枷锁之中。
所以,不要担心这样的文青对社会有什么害处,因为他们没有为非作歹的能力;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做什么大事,他们自己不被生活击垮就已经不错了。
好吧,就让伪文青们继续抵抗生活吧,说多了真怕有人对号入座,我们该聊一聊从前的文艺青年了。
“文艺青年”这个词最早诞生于“五四”之后,一群饱受新文化熏陶的青年在苦闷忧郁中寻找出路,以至于郁达夫劝诫沈从文现实一点,做文艺青年没前途。
最早的文艺青年都是哪些人呢?
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林徽因……不胜枚举,他们是那个时代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是时代的先锋,是自由的化身,是万人追捧的明星。
你以为他们就会发发牢骚,吟诗作赋?
他们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尝试新诗的先行者。
新在何处?他们的诗性与韵律,在那个时代足够新鲜,足够少见。
甚至有读者说:“以前没见过这么写诗的,不用规规矩矩,想写啥就写啥,太带劲儿了”
当徐志摩轻轻挥手作别康桥之时,戴望舒正在期盼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林徽因的四月天已经春暖花开了。
当沈从文在品尝很多种类的酒时,木心正在感叹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朱自清的荷塘里洒满了月色。
当海子筑起面朝大海的房子时,顾城正在黑夜中寻找光明,而王小波的情书已经寄给了李银河。
多么文艺,多么浪漫,多么可爱啊!太怀念这群文艺青年了!每次想起他们,就像沐浴着冬日里的暖阳,就像轻嗅着泥土里的草香。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很慢,文青们写诗斗酒无不趣味盎然。
现在快,生活快马加鞭,寻章摘句尚且无暇,文青之气早已散尽。
真的好怀念以前的文艺青年啊!
他们消失,他们存在,他们是天上的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