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曾言:“任何美好的瞬间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等待,而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努力和付出。”
看到人民日报的这句话时,我不仅想到了昙花。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昙花一现”。昙花开于立秋之时,每次开花时长3-4个小时。然而正因为它的短暂的花期,才让它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享有“月下美人”之誉。
任何美好的瞬间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等待,大多数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却少有人去做到。究其原因,是进入社会后的我们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无法专注、过于浮躁的浮躁,让我们离实力越来越远。
1、浮躁之战
我们身处在一个快节奏浮躁不安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太多的人的成功。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外在,没有看到他们背后所付出的磨炼。错误的认为,原来成功如此简单。于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浮躁的人没有常性,做任何事都想投机取巧,终日心神不宁,焦躁难安。
而大多数人之所以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积累太少,而又急功近利;二无方法和经验。与此同时,渴望成功的欲望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当情况更恶劣的时候,那欲望之火,会变成巨大的焦虑,烧掉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以至占用原本可以用于努力(或者投机)的时间,陷入死循环,无法挣脱。
其次,浮躁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明白:“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才那么不现实地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达成目标,完成任务,获得解脱。
这也是为什么“7天理财小白训练营、"21天成长速成班”、“7天写作训练营”如此爆火的原因,因为有太多的人,不现实地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成长,获得成功。
2、学会积累是克服浮躁最好的方法
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愈是艰难愈要有耐心。就像流水那样,遇到阻挡就绕过去,绕不过去,便积蓄水量,漫溢过去。能力有限时,如小溪水淙淙不绝;能力大时,便汇成江。只有摒弃浮躁心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而学会积累是克服浮躁最好的方法,积累是一切进步的开始(现状不能立即改变,一切都靠积累)。相信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才就是99%的汗水再加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但事实上爱迪生仅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成长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积累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成长方式。但是积累什么呢?什么都可以积累,读书、写字、学习编程、设计等等。怎么积累呢?不断的精进——什么都可以精进,什么都可以不断地精进。你要相信学无止境,我相信精进没有尽头,于是,我也只相信积累没有尽头。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知乎上@角落说的一段话,深表认同。
台下的十年功,只是一个筛选过程,有人坚持不了多久转身走了;有人划水十年,感动了自己,也欺骗了自己。而一件事认真坚持十年,依旧没有开花结果的,是时机未到而已。
一个月内能做成事情,大家都能做;一年能做成的事,做的人就少一些;五年才能做成的事,做的人就更少了;至于十年才能做成的事,就没有人和你竞争了。
只有足够的积累,才能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人才能真正创作出自己的成绩或作品,获取真正的优势和影响力。
3、厚积薄发,量变产生质变
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引起并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约前313—前238年)说:“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都包含由量的积累引起质变的思想。
但很多人,过于浮躁,每次都是处于量变阶段就半途而废,从没有达到质变的关口,因此对人生起不到什么改变作用。
这是很多人的困境,他们想要学会英语,想要减肥塑形,想要改变形象,想要谈吐不凡,想要下笔如有神,但往往也就是说说算了,很少能真的做下去进而掌握这些技能。
就像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其实,并不然。正如中正大学历史系杨维真系主任说:量变带动质变,当你读的量够多的时候,你对书的见解跟看法就会改变,你看不懂,其实是因为你看的不够多。
李敖在凤凰卫视2006年1月19日的《李敖有话说》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
我李敖看书很少会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把这本书五马分尸。好比这一页或这一段有我需要的资料,我就把它切下来。背面怎么办?背面内容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两本都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现在我看书以不影印为原则,因为影印很花时间,基本上我是一开始就买两本,看的时候按照正背面把它切下,虽然比较费钱,可是节省时间。切下来的资料怎么分类呢?我有很多夹子,在上面写上字就表示分类了,好比我写“北京大学”,夹进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学的资料。
我不断用这种夹子分类,可以分出多少类呢?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很细。一般图书馆的分类,好比哲学类、宗教类、文学类……宗教类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我李敖分类分得比这个更细,好比“天主教类”还要细分,修女算一类,神父又算一类;神父里的同性恋算一类,还俗的又是一类。好比发生了一个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的新闻,我要发表感想的时候,把这个夹子里的资料一打开,文章立刻写出来!
换句话说,一本书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完,我并不凭记忆力去记它,而是用很细致的分类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钩住,放在资料夹里,这样我就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你这个资料跑不掉了。
有人说你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一定是记忆力好。我今天告诉大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我读书方法好。读书的时候一开始你就不能偷懒,不能说我舒舒服服躺在那儿看书,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书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我的资料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
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逮住书里这些资料。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的精华全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土法炼钢”读书法,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实上是我的科学方法。
读完李熬的读书方法,我们会发现,不要无谓的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来历的。它的出现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4、确定目标,坚持做难而正确,需要时间积累的事
周国平 在《人生答案之书》这本书中,有关于浮躁心态的这样一个问答:您如何看待当代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和信仰缺失?
答:心态浮躁的重要原因是信仰的缺失,就是自己没有明确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没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社会上什么东西热门就去追求什么,于是浮躁。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好好反省价值观,想清楚人生中到底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根据这个来确定自己到底要什么。一个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一定是安静的,一定不会浮躁。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指的是任何事情,开始往往不费力,但不要因为看起来简单,而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把事情彻底做好。
所有的成功,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首先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想办法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然后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
确定目标之后,如何静下心来去做,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我最喜欢的一种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例如,我需要专注阅读这件事1小时,即60分钟,那么就会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3块,每一块用20分钟去完成。再把20分钟当作专注的时间单位,在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这个办法,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相对来说也很容易坚持。
之后,可以每次将专注的时间一点点拔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不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来保持专注了。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对长期积累非常重要。一旦目标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后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的旋转起来。超越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期积累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