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 时间。
下文简称: 我。
我穿梭在24小时的沙漏里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而有时又感觉主人是无奈的在把我漏下去漏下去。
因为我一去不复返,不会迟到,更不能早退,也没有delete键。
所以,主人认为我有价值,我就有。认为我没有,我便被无情的虚度。
好多时候,我被消耗在机械性地刷朋友圈,
有些时候,我的主人和他人聊了好多八卦,
有些时候,我被主人带去看了一场极为震撼的电影,
那个时候,主人看完了<<自我成长的力量>>,
极少时候,我被带进了艺术展... ...
然后我作为物质运动里始终存在的概念,每一秒甚至每一毫秒,我都看到主人的变化,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潜意识中的感染和沉淀,是用这些时间积累下来的知识。我想说,时间就如每一粒细沙,放过一粒并不容易察觉,而积累是件可怕的事情,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浪费掉的沙子并未被主人所察觉,这是令人悲伤和恨其不成钢的。
沙漏里的时间,每一天都装满了等量的时间沙子,在不平等的生存关系中,时间便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个互联网时代用了10-15年,颠覆了百年企业甚至上千年的行业,从单位时间产出来看,这个社会对人们的考验是成倍地在提升,这一代的我们眼睁睁看着主人们被区分,归类,贴标签,类似于对玉石进行鉴别分拣定价。
我的存在,并非来鉴别三六九等,但是一定可以通过对我的积累找到各领域过得精彩的人。朋友,就请把我用心抱在怀里吧!
你是否愿意为我穿上一身军装
如果我有一个军人的主人,那我就可以穿着一身军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变得一言九鼎,干净利落,说到做到。
又是一个年度的最后一季,很多人又总会茶余饭后聊及忙碌的一年即将过去却总感觉没做什么。是啊,有多少个一分钟从我们的朋友圈或是八卦声中或是情爱小说中一晃而过。
日本的书店里每当年末有一类笔记本就会放在进门最显眼的台面,那就叫《手帳》,中文大约就是:每日记事本吧,一条一条该做的,要做的,清晰可见,一目了然。当年终的时候,手帐比主人更清楚这一年做了什么。
大部分中国人,其实并不适应于这种手帐,因为这样的严谨会让大部分国人透不过气,觉得条框限制了可以懒惰的想象空间。国内有个品牌叫做《趁早》,王潇试图用一册《趁早效率手册》来试着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希望时间能被更有效的利用。可因为各种原因,其实连我都没有坚持下来,因为我觉得这本册子仪式感大于实际作用。王潇没有错,只是现实的生活方式和笔记本里要求的方式之间有一道鸿沟,需要过渡。
相对而言,我觉得Apple自带的日历会更实用,点滴的时间记下来,同步共享,这一年中每一件做过的事情汇成了这一年的成绩单,没有那么仪式感,回顾翻看是却很饱满,光阴都在里面。甚至可以计算出这一年做正事花掉了我多少分钟。
让我们把要做的事,答应的事情按部就班的去做完,不要拖欠,不要失信。不要让身边的人觉得你是一个说一不是一的人。
我经历最多的就是看到主人的很多失望是因为对方没有按照说到的在做,恶心循环,在未来的相处中会缺少安全感,然后不断失望,不断怀疑,最后变得沉默不想对你多言。
时光犹如开在彼岸的花,
繁花似锦,又恍然若梦,
好像它只是我们身旁流走的风景,
没有人能够清楚地描绘,清晰的勾勒,
但,
它就是如此真实的依偎着我们,温存在我们的身旁,
不离不弃,
这一切又如指尖环绕的薄烟,丝丝缕缕,轻盈的围绕着我们,慢慢升腾.
时光,
淡如清水,搁浅了略带浑浊的泥沙,
随着时间,随着阳光,
然后慢慢的蒸发,
消失在了一个没有人察觉的午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