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平气和的一学期

心平气和的一学期

作者: 二爷 | 来源:发表于2021-03-01 19:54 被阅读0次

            这学期的胡老师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再年轻,也不再是过去那个懵懵懂懂的胡老师了。虽然她依旧有很多问题要请教前辈,虽然她依旧为了学生暗暗焦虑着,虽然她依旧像过去那样看书写字,但就是有什么变了,让她觉得自己沧桑了很多,为教学也为人生迷茫着。年轻人总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哇愁,愁着愁着就成长了。

          胡老师学会了在学生面前隐藏情绪,学会了默默无闻埋头工作,学会了有条不紊的上班下班。换了工作环境,过去的朋友不在,腿因为自己作死,足足瘸满了一个学期,教室外抑郁着,教室内活泼着。高兴的是我还能带水滴四班,没有当班主任,成为了三(4)班的专属语文老师。

            这学期有更多时间阅读思考,工作更加专注,唯一不好的是腿瘸限制了很多想做的事,比如每周一次全班性的科学实验,上课时经常巡课,课堂上的表演。

    一、笑声多——发现课堂幽默线索

            上学期发现自己老是愁眉苦脸的,被教学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每天进教室就是苦瓜脸,凶神恶煞的盯着那些嘻嘻哈哈的孩子。有时候我心里也堵得慌,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身体迟早出问题。看着日渐浮现的法令纹,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苍老得像个泼妇。以前那个充满朝气的女孩到哪里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兴高采烈地上班?什么时候才能一天都不生气,高高兴兴地下班呢?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不状况百出呀?下课后我什么时候才能正经做教学的事,不用处理学生问题呀?因为学生问题总是一桩又一桩,完全不给我喘息的机会,看似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这桩桩件件,都是压垮教师情绪最后的稻草。当教师真的需要无穷的耐心和高超的情绪管理呀。

            要想拥有以上的美好的生活,除非不当老师,学生不懂事,只能让懂事的我来改变了。

            从教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久,我希望自己重拾过去的笑脸。有一天,我居然在课堂上笑了,周峻熙说了一句:“胡老师终于笑了!”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止我在等自己的笑容,孩子们也在等。为了让自己记住这次笑的感觉,我写了《胡老师终于笑了》教育叙事。这篇文章似乎有一种魔力,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忌讳在课堂上开玩笑,不再让自己憋笑,想笑我就哈哈大笑。讲课时,讲到哪个让人发笑的句子,我就顺势逗孩子们发笑,有时批评人时我也用与课文相关的语言来说,这样孩子们容易接受,也能迅速用“幽默”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我不仅把学生逗笑了,还把自己给逗笑了。每一次笑声都是释放抑郁的过程,笑完后整个都神清气爽的。

            讲《司马光》 ,有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低头摸手,就是和别人交头接耳。我看了他好几回了,他老是忍不住,我就斜眼看他说:“有的同学可能要变成缸,让司马光来砸一砸,清醒清醒了啊!”那位同学会意,其他孩子觉得这个比喻甚是有趣。

            上课,讲到重点部分,我发出口令:“小眼睛!”孩子们说:“看黑板!”可总有些孩子光喊口令不做动作,低着头伸着手在桌子里摸呀摸。大有不管你如何口水横飞,我自我行我素的态势。看到这样的,鬼使神差地来了一句:“孩子,你眼睛长在脑门上啊!不让你们怎么是这样看黑板的呢?”我边说,边低着头眼睛朝下,用脑门对着全班同学,孩子们看了哄堂大笑,那个被我说的孩子也不好意思起来。我想到如果眼睛真的长在脑门上,那光滑突出的额头上,长出了两个圆溜溜的大眼睛,该有多搞笑呀!我不由自主地用书挡脸,笑得双肩颤抖,以至于后来讲下一题,我还是漏出了“嘿嘿”的笑声。

            幽默细胞是会互相传染的,有时不光我逗孩子笑,孩子们也逗我笑。

            最经典的,莫过于给他们解释“泪人”,《红楼梦》里写,袭人为了宝玉的事,哭得像个泪人,结果他们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看着我,理直气壮地说:“我知道了,泪人就是哭得很累人的意思。”我在课堂上,一时没崩住,“什么!泪人就是哭得很累人的意思,你们要笑死我了。”随后我便不能自已地笑了起来,留下44个不明所以的孩子。估计她们在想:老师是怎么了,这有什么值得笑的,我们这在讨论正经的“学术问题”呀!看他们呆呆的表情,我又忍不住笑了。我一笑整个紧张的课堂气氛有轻松了许多。

            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笑点太低了,后来我摸索出来一个止笑的方法,那就是迅速讲到下一题,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这股劲就会很快过去哒!

            教书其实也有很多乐趣,只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课堂里的笑声导火索。最重要的是要有放松的心情,太紧张了对生活敏感度就会下降,幽默的感知器官也会收缩。

    二、故事多——语言转换大法宝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每次学生出问题时,你总是需要在孩子面前长篇大论,而你的滔滔不绝又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与学生的谈心往往成了你自己的独角戏,成了你自己的心灵独白,孩子们要么低着头装作懂了,要么挠挠脑袋假装懂了,要么用似懂非懂的大眼睛看着你。每当孩子这样,你总觉得自己掏心掏肺说的道理都成了废话,觉得自己唠叨得像个老太婆。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当说教已经不能纠正孩子的行为时,我们就会生气愤怒嘶吼。即使这样,孩子似乎也是无动于衷。从生理上来说,平静的语言不能达到目的,就会加重语气以引起人的注意,这一过程是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可从教育实际来说,生气只会使孩子的思维僵住,暂时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每当我们以生气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仍旧不改或者是问题反反复复,我们只会从生气中收获挫败感、内疚感和后悔感。为什么连个孩子都教不好?面对他我该怎么办?刚刚不该因为这么点小事就从孩子发脾气,生气伤身不值得。可到底该怎么说我的学生才会听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这学期找到了一种方法——讲故事。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爱听故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故事最吸引人。故事往往能告诉人们生活的道理,语言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实在是教育孩子的好材料。选取适合孩子此时心情的故事会更有说服力,孩子也很能与故事人物共情。孩子本身语言发展并不迅速,有很多情绪分辨不出,更说不出来,用故事的方式代替孩子把他的心情说出来,先释放孩子的委屈,再去处理问题,这会事半功倍。

    用故事释放情绪——单纯的清洛宝宝

            我们班的李清洛是二年级转来的,他长得很高大,一看就很强壮,是一个让人很有安全感的孩子。可这样的他却有一颗玻璃心,内心比较脆弱很敏感,容易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想很多,默默伤心难过。

            有一次,早上交作业,他的作文抄了一首诗,而且没有把格子填满。被其他孩子看见了,就吵得全班同学都知道,继而引发全班的嘲笑。他气得趴在座位上,说什么也不交作业,其他孩子纷纷告状说他不交作业。把他叫来办公室,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心里装了很多怨气,一直憋着发不出来。问来问去,终于他说出事情原委。

    “你现在感觉很生气对吗?”

    “是的,我很生气。”他眉头稍微舒展。

    我想着不问事情对错,先让他发泄一下情绪再说,不然他会被情绪支配什么也听不进去的。

    “嗯!如果是我也会很生气的。我的作业管你们什么事,真是多管闲事。你是这样想的吗?”我试着把他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他点点头,由气冲冲转向平静。

    我想让他明白别人嘲笑是不对,但这件事中他也有不对。如果他把作业写好,同学们就不会嘲笑他了。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他应该借着嘲笑努力学习,有一天超越那些嘲笑他的人。我让别人向他道歉后,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我读小学时,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但有一次却考了32分。试卷一发下来,全班同学都嘲笑我。可我确实考了32分,这是事实我又不好反驳。我心里难受,但又不能和别人争,我就想着以后我一定要考好,不让你们嘲笑我。果然我天天在家学算数,下一次我就考了96分。再也没有人嘲笑我了,我不嘲笑他们就不错了。但我选择不嘲笑同学,因为我不想做我讨厌的人。

            听了我的故事,李清洛决定要修改他的作文,不让别人再因为这个嘲笑他。

          讲故事时是人最放松的时候,在放松的状态才能让人不带情绪地反思自己的问题。

    用故事产生共情——知错能改的小a

          班上的小a有段时间经常偷家里的钱,主要是用来买卡或者奶茶。小a母亲告诉我时,他已经偷了快400元了,在与她母亲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她很着急,很焦虑。

          体育课找来小a,他显得很坦然,我问什么内容都对答如流,仿佛是早就准备。他瞪着大眼睛,一脸无辜的看着我。他拿着自动笔不停的按下按上,这一动作暴露出了他的紧张。我想着她妈妈已经给他讲了很多道理,我就不要烦上加烦了。还是给他讲了一个我小时候偷钱的故事。

            "你知道吗?每个人小时候都偷过钱,老师小时候也偷过钱。小时候一块辣椒皮要一毛钱,我非常喜欢吃。那时父母给我的零花钱很少,一周只有一毛钱。于是有一次我偷了妈妈的两张五毛钱,一到学校我就买了五块辣椒皮,那味道又咸又辣,好吃极了!下了课我又走出校门去买,结果看见我爸爸的车来过来,我赶紧跑回学校。我想着要把钱藏起来,于是我在学校后面挖了一个泥坑,把五毛钱给埋进去了。"

    听到这里小a笑了。

    "你知道吗?我当时可害怕了,我害怕爸爸打我。结果当天晚上我就跪了搓衣板。唉!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偷过钱了。你偷过钱吗?"

    小a没有说话,只是说他的同学有人偷钱。我当时以为我的故事法要失效了。上课铃响了,我急着上课,就算了。

          这节课,我让孩子们反思自己最近的生活,把自己做得好的事和不好的事写在纸上。结果小a就写了他偷钱的事,我想他应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偷钱这个事,一时半刻是解决不了的,也绝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用故事帮助反思——令我头痛的小花

            把孩子的故事记录下来,之后再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他,也有助于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问题,对付那些爱狡辩的孩子最有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整理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也是一种特殊奖励。毕竟我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他们生活,写他们自己的人。用别人的文字看见自己,是用自己的第三视角来看自己,这是一种奇妙的上帝视角。

          班上的小花是我最头疼的孩子,他仿佛每天有无穷的能量,稍微一不看见就会出问题。还特别情绪化,别人欺负了了他,他就一定要还回来,不管是什么时间,也不管用什么手段。每次发生问题,他都不承认错误,除非证据确凿,看见他我就只想皱眉头。教师不是万能的,我对待孩子也不是时时有办法的,对于小花我感到束手无策。

          既然改变不了他,那我就观察他吧!把他当做一个研究对象,记录他每次违纪的事件,从中寻找规律,看能不能摸索出帮助他的方法。于是我就开始在班级日志中记录小花,渐渐地我开始不讨厌小花了,他每次违纪我就把事情经过、我的处理方式和我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坐等他的下次违纪。渐渐的,我不光记录他的不好,还记录他的闪光点。

            日积月累也有十几个故事了,一天下午突发奇想要念给他听。目的是希望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看这段时间他做的那些事,从而让他反思自己的错误。如果读到他做得好的故事,他也能得到表扬。当我读到他欺负别人时,他总是能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纠正我记录得不正确的地方。但事情发生的那时那刻,他总是喜欢狡辩,并且为了让我相信他,他就会做出要哭的表情。当我读到他做好事时,他总是流着鼻涕,露出羞涩的笑容。我会一直问他:"是不是这样的?"他总能给我肯定回答。我不知道我这个方法对他有没有效,但我觉得做总比不做要好。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有所控制。一个看不到自己进步的孩子该有多难过呀!

    三、文字多——每天按时写日志

            卸下了班主任工作,我有更多时间写作,班级日志也比以前写得长了。以前每天只能写3、4行,现在可以写快1000字了。我这人比较闷,不是很容易放下戒备,向人吐露心声,所以我选择用文字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

            科学家说过,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每当我因为工作而烦恼时,我就会不停思考,我该用什么方法,想我该如何避免生气,这孩子怎么那么不省心,我刚刚的失态对孩子来说影响会不会很大?与其在脑子里思考,不如记下来,让大脑明白这些思考受到了足够的关注,我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那暴脾气,和现在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正因为我的脾气所以我选择写日志,文字可以转移我的注意力,我需要思考文字如何组合,才能准确表达我的感受,情绪在文字中得到了释放。暴脾气来临,我的内心就像暗夜里波涛汹涌的蓝色海洋,高悬的月亮也翻着阴森森的光,天空划过闪电,雷云轰响。海浪翻涌毫不留情面,一阵接一阵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仿佛要把世间万物都拍碎一般。文字就像分解这个爆烈世界的暖风,一丝一丝的抚平心中那片不受控制的海域。文字帮助我把复杂感受,搓成一连串文字的线条,让他们一点一点的呈现在纸上。这也许是我坚持写班级日志的原因,它已经成了我的情绪调节器,是我的一种生理反应,因为它能让我保持心平气和。 

            班级日志不仅有助于我观察自己,还有助于我观察学生。

          一开始我写班级日志,只是想记录班级的生活,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开始觉得没什么好写的,现在又觉得每天都有很多事可写。让我可以有第三只眼,跳出事件本身思考问题。记录学生问题时,我尝试反思自己的做法,保留好的去除坏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一直坚信这句话,同样我也不是万能的。面对某些棘手的问题,我同样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但我有一个万能的方法——记录下来,把孩子当做一个研究对象,记录与他有关的每一件事,研究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一开始记一两件事,当然看不出效果,积少成多将这些事件分类整理,自然就能看出一些规律。

          我不愿意写正经的教学反思,因为太过正式,我怕我文笔不好,写得不够深刻,压力很大。班级日志是一种轻松的文字,什么都可以写,是大杂烩。有时可以帮助我反思课堂,上完课后我会记录下我上得好的地方,也会记录我上得不好的地方。上得不好,我就会想改进方法,从而让下次课上得更好。虽然我日常备课,并没有公开课那么充分,但在一次次的反思中,课也会越上越好的。听了某位老师的课,我也会记录在日志中,把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记下来。在思考中对比自己的课,从反思别人到反思自己。

            最初写日志,一般是写在本子上,只是自己的自娱自乐,情感宣泄。后来觉得这些文字是我当老师的第一手资料,遗失了就太可惜,开始在简书上写,每天更新,一周发一次朋友圈。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班的故事给我点赞,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其次是我会在日志中提一些疑问,给更多人看到也就能找到答疑解惑的前辈。最后希望家长通过我的文字,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从而理解老师这个职业。

    四、科学课——按时上课不拖拉

              这学期又开始上科学课了,科学课我做得不是很多,主要是专注于科学实验。实验也不是全班性的,而是我单独的演示实验。因为腿的原因,所以我一般是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科学课还是延续我过去的科学预备课,先让学生养成好习惯,然后再开始上课。这次我做了一些改进,将科学纪律变成容易记住的顺口溜。然后再按照习惯培养的程序一步步强化。

    科学实验顺口溜

            本学期做了很多演示实验,印象最深的是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书上的实验材料不易得,我就用笔芯、塑料绳、气球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效果还算明显。实验是从网上抄来的,有的东西看视频觉得简单,真正做的时候就困难很多,实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两个气球在比较重量前需要“调平”,气球如何套在笔芯两段,让他们可以灵活移动。笔芯需要多长才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验中不断调试。

            这学期科学课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备课效率太低了,没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上课,甚至一学期才上了两个单元,太慢太慢了。想要专注上课,但实验又不能不做,该怎么办呢?我想下学期我索性就专注上课,找一些容易做的实验,作为上课的补充,至少保证一学期的课要上完。不然,给自己留后路,认为不上完也没关系,就更加不能从总体把握科学课了。经过这几年在科学课上的摸爬滚打,实验方面虽然欠缺,但比起科学课教学设计来说,科学实验积累的经验还是较多的。下学期希望自己可以多看一看名师的课,上完整的科学课,准备完整的教学设计,而不是只专注于实验设计。

    五、讨论多——习惯培养促落实

          2017年参观凉水井中学,我看到那里的学生都很善于表达,上课有属于自己的模式。每个学生都遵循着一套程序、早读程序、小老师讲课程序、小组讨论程序、发言程序等等。上课时学生们自主学习,老师就是一个教练,这与我们普通的学校学习完全不一样。我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从普通小学来的毕业生能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吗?他们用暑期新生训练营来完成这一过度。训练营会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新的生活和上课习惯。通过不断强化锻炼,让学生形成新的行为模式。我们老是天天喊口号,说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可我们总是停留在说和纠正的层面。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身体力行地去强化这些行为。

            看名师课时,我常常羡慕别人班的学生怎么那么会说,不仅课堂上发言会说,平时小组讨论时也能踊跃发言。反观自己的课堂,小组讨论总是讨论不起来,不是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只有几个踊跃的在表达,讨论无法落实。凉水井中学的新生训练营和我以前培养学生习惯时积累的经验,我决定培养学生的用口令的方式培养讨论习惯,通过不断强化教学生如何讨论,讨论时可以说些什么,如何选举汇报员?处理好这些问题,上课进入讨论环节时才会提升效率。

            培养学生讨论习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前期思考讨论规则、熟悉讨论规则、班级分组、讨论口令实践训练、讨论实训。

    前期思考讨论规则

          根据我自己的要求,结合在凉水井中学看到的学生讨论形式, 我制定了如下讨论规则,我将这些整理成了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

    讨论顺口溜

            讨论分为前中后,讨论前我会按照座位将全班分为11个组,每组4人,组内排成1234号,以后讨论发言按照1-4号逐个发言。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明白自己是哪个组哪一号,我们玩了一个游戏"点到你就站起来",规则是我叫几组几组就站起来,看谁反应最快。这个游戏可以升级,当学生知道自己是哪一组时,就是可以叫几组几号了,让组内的成员站。更有趣的是可以直接叫几号,让所有组的对应组员站,这样有很多变化又有难度,既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不能达到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几组几号。后桌为讨论桌,讨论时全组成员都要为

            讨论中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流程,在训练中教组长组织讨论,让孩子们按1-4号轮流发言,选汇报员,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讨论。先做示范,教师说讨论任务,组长说:"今天要讨论的是——。请1号同学发言。"一号同学站起来说。接着组长再说:"请二号同学发言。"以此类推。全组发言完毕后,组长组织选出汇报员。讨论完全后,全组三击掌示意老师小组讨论结束。规则说清后,让孩子们自己演练几分钟,然后抽几组演练得好的做示范。小组示范时,如有出错的,则让其他同学纠错,纠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最后教师单独找还没有学会的小组,在讲台上再来一次。

            汇报员的培训,每个孩子都要当一次汇报员,汇报员要说:"我叫(  ),我代表某组发言!(汇报员汇报本组的讨论内容 ,可以都说也可以选择最有趣的说。)"每个孩子都当一次汇报员,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再由老师抽同学汇报,边汇报边纠正。

            孩子们清楚讨论规则后,教师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讨论主题:1.说出你的名字。这一主题非常简单,重点放在孩子们对讨论流程的理解。2.我最喜欢的花。选择简单的讨论主题,让学生对讨论形成初印象。3.讨论课文中的问题。讨论最终是要进入课堂的,完成讨论与教学的融合。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基本熟悉了讨论规则,小组长也能及时组织讨论,偶尔有讨论困难的组,我会让他们到讲台上讨论,我来扶一扶他们。我的监督并不是想让孩子们害怕而是想从实处教会孩子讨论。

    学生讨论出现的问题

    1.不愿意发言的学生

            我要求是每个孩子都要发言,但还是有孩子不愿意说。讨论前我会学生一分钟的独自思考时间,教孩子写下一些关键词,记录自己想说的内容,让他们说的时候不至于太过慌乱。遇到实在不愿意说的孩子,就让他复述前一个同学的话,在学习策略中复述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孩子总能从讨论中学习到新的东西,就行了。

    2.小组长不会讨论,或乱讨论。

          对于这类组,我会单独让孩子们到我这里来讨论,不会的我纠正他们,想的是扶一扶他们。

    3.选不出汇报员

          1-4号轮流汇报,就像值日一样。如果不想汇报,可以选择组内求助,让组内其他成员代替汇报。

    4.汇报时没有小组举手

            刚开始讨论我会设置奖励,愿意讨论的小组,全组每人获得一张绿牌,奖励他们的勇敢。

    5.学生不注意听其他人的发言

              原因可能有几个,一是讨论声太大,学生听不见。二是学生们不善于倾听,注意力不够集中。讨论前我会提醒学生小声讨论,教学生学会做记录,最后选汇报员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可能会当汇报员"的紧张感。

    6.不知道如何教学生做记录。

            我曾尝试教学生在别人发言时做记录,这样就能完整的汇报出来。但我不知道怎么教他们做记录,需要记录些什么。平时讨论也就给他们5分钟,又要记录又要表达,是不是太复杂了,或许可以教他们做记录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个好方法。上学期尝试教过学生做记录,但效果不是很好,充其量我只是给他们介绍了记录的方法,具体如何做他们还不很理解。

            不管怎样,这学期已经过去了。我磨磨蹭蹭的也终于把学期总结写完啦!做得好的继续努力,做得不好的及时反思而后改正就是了。下学期希望自己能多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向别人多学习一下提高班级语文成绩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平气和的一学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tz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