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痈疽及其刺治》

《痈疽及其刺治》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1-11-08 12:49 被阅读0次

痈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体表组织炎变所引起的疔、疖、痈、脓肿等一系列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疾病。

关于此,经文记载道:“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剌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緛,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这段说的是,临证一旦遇有痈疸之病,医者须速用针刺法,立去病邪,以免病情扩散,则伤害更大。凡痈病之人,医者用手按,常不能察觉,有时在有时不在。遇此状况,吾人可在手太阴肺经附近找压痛点施予三刺;或可在胸前足阳明胃经处找压痛点施针刺。若一旦发生腋下脓痈,病人必生高热,此际则须针刺足少阳胆经,在经上有压痛点处选五穴施刺。如果大热仍不退,可改刺手少阴心经选三位有压痛点位来剌;再加上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及骨的会穴大杼穴施予刺法。如果是突发急性之痈疽,并从病处向筋及肌肉顺延发痛,造成冷汗不止,小便不利者,其治在该病经之俞穴。

而关于痈疽伴见“腹暴满、霍乱、癫痫”等情况,经文载道:“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癎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剌三针。”也就是,临证痈疽如果见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也不排气,则则须取用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及胃之募穴中脘穴,加上背后肾俞穴附近距命门三寸都位的压痛点上下针五刺,且用较粗之员利针来施治。临证如果遇见霍乱上吐下泻时,可在背部俞穴位选五处有压痛点位施予针剌,再加上足阳明胃经三里穴及上侧旁有三压痛点处下针。临证若针刺治疗癫痫及精神病患者,可针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阳谷穴,足太阳膀胱经之京骨穴,手少阴心经之通里穴,足阳明胃经解溪上五寸奇穴上下连刺三针。

相关文章

  • 《痈疽及其刺治》

    痈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体表组织炎变所引起的疔、疖、痈、脓肿等一系列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疾病。 关于此...

  • 《人体五种形神疾病及其对应的治法》

    关于人体五种形神疾病及其对应的治法,经文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

  • 痈疽

    无论在背在头,在腹在胁,在手在足,俱是危症。若服吾药,又用吾膏药,无不生全。盖阳症可以凉解,而阴症必须温散也。膏药...

  • 精读《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痈疽、腹满、霍乱等

    一、原文: 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剌足少阳五;刺而热...

  • 鸭葱

    鸦葱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鸦葱主治 主治疔疮痈疽,乳痈,跌打损伤,劳伤。 鸦葱选方 1、治瘊子:分枝...

  •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六》

    【本章要点】 一、详述九针的九种不同刺法——腧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及其相适应的九...

  • 外治法

    论阳症痈疽 论阴症痈疽 天师曰∶人有背生痈疽,或生于胸腹之间,或生于头面之上,或生于手足之际,皆是五日之内,犹当...

  • 外科正宗《痈疽治法总论第二》

    痈疽发背怎生医,不论阴阳先灸之,不痛灸至痛,疼灸不疼时。 凡看痈疽脑项等发大疮,先要从容立定主意,以见标日期为...

  • 漏芦

    关论述 1.《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

  • 随笔(二一〇)

    浮萍、味辛,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发表出汗,泻湿淸风。 浮萍辛凉发表,治瘟疫斑疹,疗肌肉麻痹,中风㖞斜瘫痪,医痈疽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痈疽及其刺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uu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