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本关于数据统计的书,叫做《统计数据会说谎》。
内容讲的挺有意思的,有很多案例分析,让你感觉自己跟个傻瓜一样大呼,“哦,原来是这样啊。”
1.调查的对象是谁
《纽约太阳报》曾有报道称,耶鲁大学1924届毕业生平均年收入高达25111美元。
是不是感觉赚的钱真多的赶脚?
但是,但是,首先要思考的就是,这么精准的数字,报数据的是毕业生本人,不会存在谎报虚报的情况呢?另外,涉及自己隐私,回答的人也就是统计样本到底有多少呢?
再比如,有家公司的平均收入有1w。是不是感觉很高?
但是,但是,首先要思考的是,统计样本有多少?最低工资是多少,有几人?最高收入是多少,有几人?公司在哪个城市,北上广还是四五线小县城呢?
2.是否使用了类似数据呢
比如说,有种特效药声称只需要1g就可以杀死试管中的3105个细菌。然后,在这个声明旁边再放上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
是不是生病后立马想去买药吃?
但是,但是,病菌种类那么多,这种药是对这种病菌有效果吗?这种病菌是引发这次生病的主要原因吗?这种药是符合国家医药生产标准的吗?
再比如,某个榨汁机声明出汁率高30%。旁边再放两杯果汁图,一杯比另一杯果汁多30%左右的图。
是不是就对这台榨汁机心动了呢?
但是,但是,这款榨汁机是和哪款做的对比呢?第一款产品还是去年的款式呢?
3.怎么表现最终结果的呢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披萨店说6寸的披萨卖完了,调换成两份4寸的。听上去是不是感觉赚大发了?
停,停,来来来,拿出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对比一下,圆周率。两个4寸也比一个6寸的披萨少很多啊。
另外,还有很多结果也让人不细想就掉坑里了。
比如,两个对比图,一个水杯,旁边的对比是长宽都是2倍的大水杯。结果显示后者是前者的二倍,实际图表显示的是2的平方,4倍了啊。
再比如,一个曲线图纵轴表示的是一年间每月增幅1%,但是横轴比例更大,就会显得这个线条很平缓。如果把横轴的比例变小,那么就会显得这条线条很陡。
4.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做的一份职工工资增长和公司利润增长的表格。拿给公司的股东来看,肯定会在这份数据的表现形式上突出公司利润增长。但是拿给职工来看,肯定是会在表现上突出职工工资增长。
再比如,一个曲线图纵轴表示的是一年间每月增幅1%,但是横轴比例更大,就会显得这个线条很平缓。如果把横轴的比例变小,那么就会显得这条线条很陡。
so,你看到的都是想让你看到的。所以,看到最终所谓的专家告诉我们结果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的数字、概率吓到了。
好好想想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就会坦然面对这些数据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