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差距
前两周同事给我推荐了一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说创始人非常厉害,认知能力很高,喜欢利用规律和趋势做事,有点像国学大师曾仕强,他在深圳成功创办多家公司。之前做企业培训,帮助企业发展第二成长曲线,后来有人提议将这套理论应用于个人发展和提升,这个团队验证后发现可以复制,于是就有了这门课程。
从新疆旅游回来后,我跟同事说:“你上次说的那门课有链接吗?我先报名学习下。” 下午收到链接就报名了,巧的是今天晚上正好是这个课程的开营仪式,我真是太幸运了,下午交钱,晚上8:30就参加了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非常简单,课程主讲老师简单介绍了课程、案例、打卡要求,还邀请创始人现场答疑,起初大家并不积极,随着解答了几个问题后,大家表示认可,觉得这位创始人非常厉害,可以很犀利的解答,提供有价值的引导。
但我有自己的见解,可能是没有秉持空杯心态,之前上过很多课程,尤其是我们的演讲课程,由于我自己是合伙人,也深度参加过一系列演讲课程,对线上线下课程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自认为能够评判出一本课程的质量如何。
我对这门课的初步判断是还不够专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首先,没有主持人,没有在课程开始前隆重介绍主讲人,这会使学员对课程的预期降低;
其次,主讲人在讲过课程中没有激情,主讲人也没有重点介绍这门课的特点,能学到什么?学习后能有哪些收获和改变?
最后,邀请创始人出厂前没有做铺垫和重点介绍,导致整个授课过程平淡无奇;
创始人在亲自回答学员问题时,显得非常自信,给出了坚定的意见和建议,学员勉强表示懂了,我却听的不是太明白。有时有学员提问时,问题还没说完,创始人就直接给建议了。
我们这次课程线上总共11人,运营团队大概就有4-5人,整个班级学员大概5-6位,大家几乎都问了问题,我觉得我也应该问个问题,否则白来了,于是不假思索的问了一个我认为存在于我自身的问题。我没有开麦提问,使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提问的。
我问:目前工作还算稳定,内心一直想利用业余做些事情,做自己的事业应对不确定性,想法很多却无法落地,最终没能聚焦做一件事情,想得很多却做的很好,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
创始人说:你这个问题太基础了,这是你这一个月在学完这个课程后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你现在提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想最终找到答案。学完这一个月就能找到答案,不是在我这里给你一个什么答案,明白了吗?大家不要再习惯找答案,虽然我们人生经历当中好像都习惯提问题找答案,其实这个是一个错误的路径。唯一正确的路径是什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解决它,然后探寻、去找,根据自己的意愿方向和自己所需要的客观现实,逐步地去进行一些动作和步骤,而这个动作和步骤最终呈现的结果是,跟着你的意愿目标是越来越近的,这才是唯一的路径。
虽然这个答案不能令我满意,但是让我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浅薄和认知的差距,我承认我在这件事情上有认知缺陷,否则我不会问这种比较低级的问题。我之所以要报这门课就是要提升自己,能够借助外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知耻而后勇,后面的努力学习完成打卡,跟随教练的脚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突破自身薄弱的卡点,让自己的认知上升一个维度。这才是我要学习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