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主题:自己给自己答案。
书中金典句子;
1,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2,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所有的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3,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来找到内心的答案。
我的思考;
自己给自己答案,前提是自己要怎样去找到答案?
有些答案很简单,可以不费力就得到。
有些答案,即使用尽全力,也未必如愿以偿。
人要在磨炼中,才会找到正确答案。
周围的人,说得再多,你要改变,你要成长,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自己。
所以,自己给自己答案。在我看来,就是不断地试错,修正,再试错,再修正,就像写稿子,先有初稿,再修改,最后才能定稿。
不断地试错,你才知道那些答案是适合自己,那些答案不是你想要的。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都会有不如意。你要在不同的状态下,面对不同的自己。
即使错了,及时回头,重新开始,你才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想法与现实的差距,却是因人而异。
有人可以很富有,有人却很贫穷。追根溯源,是什么地方出了错?
答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有人可以为了一件事,坚持做,重复做,反复做。在坚持下,最后他成为了1%的少数人。也就是成功人士。
我们不得不承认,别人家的优秀,以及自己找到的答案,那绝对是付出了100%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是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目标锁定的毅力,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我的感悟;
此时此刻,有些疲惫,读了1小时左右《底层逻辑》这本书,读后先整理了思想,我要怎样去输出读后的内容呢?
“思考”在此刻似乎不能全神贯注,脑海里有些混沌,想到了孩子,昨天从学校回来与我说的那些话,让我这个老母亲,有所牵挂。
老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是这个理,之前没有放暑假,只是把思念放在心里,他的吃喝玩乐都在学校,老母也少些牵挂。昨天从学校回来,母子好像有些生疏,心底的话语说:“还在适应期。”
哈哈,被心底的话语逗笑。
母子连心,岂能不适应,只不过是短暂的状态吧。
不一会,“妈,我等会出门聚餐,你给点生活费吧。”
这家伙,不要钱,就不找老母了。
昨晚安排好孩子,我的思想特别复杂。孩子在这个阶段,是最迷茫的,大学时代,手里没有钱,还得靠父母赡养。他们想法很多,可是却不能大展宏图。
看得出来,孩子在为未来打算,昨天坐在车里,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提升价值,二是参军磨炼。
听到孩子说的这些话,老妈在想,很多事,小时候妈妈可以帮你,长大以后,妈妈却帮不了你,因为妈妈的眼界,只适合她那个年代。
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选择也得由他自己去抉择。自己能给自己答案吗?脑海里冒出这样的话。
同时,心底也在说着话:“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你还在舒适区,有父母可以依靠。未来你自己成为了父母,你的难处才刚刚开始。
当然。这些话只能自言自语。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引导他,去找到人生路上的各种答案。包括生活,工作,感情等。
我们不能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他要自己给自己答案。
最后结语
人活着要像《活法》书中的主人公,不为欲望而活,有自己喜欢,喜欢自己的事,为之而努力。
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让自己成为教练,或者是专家,这样的自己,才有价值。
虽然说谈价值很俗,可是不谈价值,却不现实。
现实中的生活,那一件事,不是自己给自己答案,即使别人给你搭好舞台,你还得有胆量上台才行。
所以,走在人生这条路上,不断磨炼自己,你才会找到正确答案,成为那1%的少数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