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公交车上石市,车上人特别多,门口更是水泄不通。到站牌时,下边还等着一堆人,前车门已经打不开了。等车的人中有一个喊说:师傅,后车门那儿还有空,开一下后门吧。司机师傅打开了后门,七、八个人又挤了进来。
进来几分钟后,只有两个人传了票过来,其它人没有动静,司机师傅喊说:“让你们后门进来,还不打票,连这点自觉性都没有,你们要是这样,明天休想上车!”车厢后面,一阵窸窸窣窣换零钱的声音。一会儿,一堆钢蹦传了过来。
这时,挨着我的一个孩子问他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不买票呢?”妈妈回答:“刚才前门人太多,他们上不来,只好从后门上车,他们是打算等车上人少了自己到前面来买票。”孩子问:“他们不知道可以传票吗?”妈妈说:“是。”
我在心里暗暗给这个妈妈点赞,我仿佛看见一粒宽容的种子透过宽容的语言植进了孩子的心田。
我不禁想起了有一次给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一个孩子跟我说:“小明偷了小花的橡皮。”小明说:“我没偷”。这个孩子说:“偷了,我们都看见了,要不,搜他书包!”我赶紧说:“不要用‘偷’这个字,或许,咱们中有人拿错了小花的橡皮,或许,有人借了小花的橡皮忘了还,你们检查一下,看谁那儿有小花的橡皮赶紧还给她。”
之后,又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情。我自然都做了引导。
我觉得,尖刻的语言慢慢会带来尖刻的心灵。小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上面会涂上什么,很大程度取决于周围成人的素养。假如做父母的都能像公交车上的妈妈一样用温和的语言将宽容植入孩子的心田,我想,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多一些宽厚,更多一些祥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