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展示佛祖善行的壮丽图卷

展示佛祖善行的壮丽图卷

作者: 张先德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10:17 被阅读0次

——浅谈敦煌本生故事画中的连环画特色

佛经是一部丰富无比的古代东方民间故事宝库。佛祖释迦牟尼利用这些民间故事,通俗易懂的向善男信女宣讲佛教教义。敦煌本生故事即为释迦牟尼前生累世修行的故事。其依据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教义,释迦牟尼前生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最后“修成正果”,成为佛祖。后来,佛教僧人为了达到吸引大众、扩大宣传效果之目的,把佛经故事加以改编、加工成散韵相兼的形式,配上音乐,边讲边唱,这便是“俗讲”和“变文”。把佛经和佛经故事的内容画成图画,绘制在石窟、寺院的墙上,这便是“变相”,亦名“经变”。“变相”就是佛教壁画和卷轴画,主要是经变画和故事画。故事画中有的是单幅画,有的是连环画,也有的包含在经变画中。在故事画中,以独立的连环画故事最为引人,为人们所喜爱。古代佛教僧侣和民间画师创作这些故事画时,充分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天才,突破了宗教的束缚,加上了自己的想像。所以故事画的内容和技法超出了佛经的范畴和佛教造像规格,具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壁画故事是依据佛经故事绘制的,因而壁画故事也就分为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神话故事画等种类。本文仅就敦煌本生故事画中的连环画特色做一简要介绍。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本生故事画,由于时代不同,其表现形式亦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单幅式、组合式、连环画式、屏风画式和经变画式五种。且本生故事画历经十个朝代,一千余年。在不同的年代,其表现形式、绘画内容、风格特点也是各异的。

连环画式故事画是北魏后期才出现的,它是单幅式和组合式的发展,不过此时的连环画式故事画属于初创,尚不成熟。其代表作品是北魏第257窟的《九色鹿王本生》。绘在西壁下层,依据《佛说九色鹿王经》所绘 。故事大意是:释迦牟尼前生是生活在恒河边的一只九色鹿王。一天,九色鹿王奋不顾身从河中救起了一个溺水人,溺水人愿作奴仆报答,九色鹿王谢绝了,但要求溺水人为它保守秘密,不对外人说出其居住之地方,溺水人应诺而去。然而,当时国王的宠妃梦见九色神鹿,要求国王捕获。溺水人贪财告密,国王的猎队将九色鹿王重重包围。九色鹿大胆无畏,面见国王,陈述溺水人忘恩负义的行为。国王深为感动,怒斥溺水人。溺水人从此口中发臭,身上长疮,人人厌恶。这幅本生故事画采用横卷连环画的形式,用九个画面表现了故事主要情节。虽是连环画,但画面没有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而作,而是从两端向中部描绘:一端是九色鹿王救溺水人,另一端是王妃夜梦九色神鹿。把故事的核心情节,九色鹿王向国王控诉溺水人负义行为绘在全图的中部。这一方法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纵观此画,在构图形式、绘画技艺、人物造型、人物服饰上都有西域龟兹石窟艺术的的遗风。

北周至隋代的本生故事画是以连环画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内容完整、画幅较多,大都在二三十幅以上。其中以隋代第419窟中的《须达拿太子本生》故事画幅最长、最完整。此故事依据《须达拿经》绘制。故事大意是:释迦牟尼的前世曾是古印度叶波国的太子,名叫须达拿(汉译为善施),太子自小喜好布施,名扬天下。敌国乘机选八位婆罗门徒前往叶波国,向须达拿太子乞讨叶波国的镇国之宝??大白象。太子不违誓言,将宝象施舍给了婆罗门徒,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国王闻讯后,按照国法将太子及其妻子一起驱逐出国,流放深山,二十年不准回国。太子带着妻子儿女向深山进发,沿途又将马车、财物、衣服和两个孩子施舍给了乞讨者。最后又将妻子施舍给了帝释天(佛教中的天神)化作的婆罗门徒。太子的善行感动了帝释天,帝释天引导老婆罗门徒把两个孩子卖到了父王身边。父王闻讯后,将太子和王妃接回国,立太子为国王。敌国被太子的善行所感动,主动将宝象送回叶波国,太子又将宝象赠送给邻国。从此,两国重结睦邻。太子施舍不休,直至成佛。这幅故事画绘于窟顶人字坡东面,画面分上中下三层,以“之”字型构图方式组成长卷连环画,全图共有大小53个画面。通过这些画面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须达拿太子赤诚无私的施舍精神。这幅故事连环画,画面构图灵活多变,主题突出,将主要情节的画面放大,把次要情节的画面缩小,加强了故事的表现力。无论故事的完整,情节的生动,构图的巧妙,绘画的精细,此幅故事画实为敦煌石窟同一题材中最精彩和最富有表现力的一幅。从画面的表现形式看,已经完全摆脱单幅画和组合画的西域风格,绘画技艺也无西域晕染法,完全是线条造型,敷以淡彩。在绘画着色上采取工整细密的描绘手法:高耸重叠的楼阁,曲廊高大的院墙,不同种类的树木,起伏不平的山峦,均着青绿色,人与物之间没有空白之处。这是莫高窟隋代新出现的绘画风格。在这个时代,敦煌石窟中的佛教故事画从种类到数量都达到了高峰,以连环画为主的表现形式也已成熟完善。

进入唐代以后,由于经变画的兴起,洞窟四壁几乎全被大型经变画所占据,长篇巨制的连环画式佛教故事画便消失了,代之而兴起的是经变画式的本生故事画。

                                     2005年2月1日

相关文章

  • 无色声香味触法

    图卷积 这篇来写图卷积,标题采用佛经中的“无色声香味触法”的概念。其原因在于图卷积的提出和傅里叶变换有着千丝万缕的...

  • 美人图卷

    美人图卷正文

  • 壮丽

    山河壮丽披锦绣, 碧空蓝天白云飘。 大海涛涛千层浪, 华夏大地美如画。

  • 壮丽

    大地母亲面前 我们 臣服于 它的博厚无疆的美丽

  • 求百花图卷高清图

    求图花图卷高清图

  • 图卷心事

    白鹭横秋波 无意惊睡莲 熏烛燃梦香 陈事 温遍 冷月弥光散 裹心棉韧坚 清摹夜黑白 洇宣 深浅 落瓣暗痕印 拾起前...

  • 图卷积

    图卷积简介 经典的卷积网络的局限:无法处理图结构数据 经典卷积处理图结构数据的局限性 只能处理固定输入维度的数据 ...

  • 图(graph)神经网络学习(二)

    学习资料: 【1】人工智能 | 图卷积网络介绍及进展(视频,中文) 【2】人工智能 | 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变种与挑战...

  •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第十章

    本段经文中的“具足”为圆满成就,毫无欠亏之意。色身,为三十二相。三十二相,佛祖如来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期修习善行...

  • 读“仕女图卷”及其思考

    读“仕女图卷”及其思考 20190218 仕女图卷,是人物画的一种,魏晋时期就已有之,唐宋时期盛行,元时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展示佛祖善行的壮丽图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yx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