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山文库
那些被名言误了的时光

那些被名言误了的时光

作者: 明谋善赖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1:44 被阅读63次

    本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态度,我再次想起了如何优雅的骂人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命题。毕竟生活已然变成了,生不下来就跳楼,活不下去就自杀的悲惨模样,怎能不让人感叹。

    虽然已经被定义为90后空巢老人,但跨时代的热血必不可少。于是我常常思索,是什么让我们这一代本该斗志昂扬的年轻人,具有了前无古人,可能会后无来者的豁达,从容,豪迈,即使身无分文,也想分分钟穿越回去和李白斗个酒的洒脱。

    寻思良久,我有了一个近乎搞笑的答案。那就是,酸诗背得有点儿多,鸡毛蒜皮看得不老少,名言警句刻在床头,时不时提醒自己仍活在这个世界上,还和霍金大爷比谁的思想更加奔放和遥远。

    自己最先接触的名言是鲁迅先生的,白话,贴切。而且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什么“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了,“世界上本没有路了”,“哪里有什么天才”了等等,皆是他老人家的至理名言。

    我是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话的正确性的,以至于有段时间,我一直把“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这一句奉为真理,大有顶礼膜拜之势头。我觉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我们年轻人应该有的劲头,也觉得可以凭着这句话一跃而起,与不堪和颓废的过去做一个彻底的了断。于是,我怀揣着这句话上路了,我仿佛刹那间行走在康庄大道上,前方的光芒无比耀眼,远方的胜利在呼唤着我。可生活嘛,不就是要在你奋进的时候,给一板砖。当我的热情正盛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声音,哟~这么带劲啊!鞋什么牌子的?………啊?我这…高仿的……。一路无语,前方的光芒有些微弱,只是背后的嬉笑越发烫人。

    理想与现实的不匹配,是正常的。因为理想只需稍稍靠谱即可,但现实是需要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成果展现,路上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擦了最好,若留着自己品味,还可能落得个矫情的骂名,实在不值当。

    海鸣威说过一句话,“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这句话通俗点讲,和本山大叔的“瞎说啥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仔细想想,我这么些年反正是瞎说了不少实话,也得罪过认识或不认识的些许人,所以嘴现在相对严实,可管不住它张开就出错,颇为苦恼。

    生活嘛,不光会背后拍板砖,还会得闲扔个仨瓜俩枣的,让人回味失落后的甘甜。倘若你享受这种甘甜,那你最好做好下一次被拍板砖的准备。我是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那种人,有甘甜,不吃白不吃。这甘甜便是偶然的一天看到了一句话,“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我当时拍案而起,大呼叫绝。哎~呀,厉害啊,两个字,通透啊。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激动只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可以优雅骂人的可靠理由。这可靠理由是先贤给我的,先贤的,不可能有人拒绝。

    顺着不要好为人师这个思路,大发牢骚定是极好的。说的也是啊,管别人干什么?有什么用?给钱吗?用现代人自封智者的心理状态来描述,难道别人作了死,不应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吗?难道不值得大摆宴席,吃吃喝喝吗?不仅可以增长GDP,还可以营造出一种举国同庆的伟大场面,何乐而不为?他可是作死了啊,以后又少了一个能和你在食堂抢饭的,自行车急驰的道路上又少了一个可移动路障啊。不…不激动人心吗?

    一番思想斗争以后,我才发现了这句古语的重点。原来为人师是可以的,不然知识和真理怎么传播呢? 主要是“好”这个字,也就是说不能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再深挖一点,就是不能在当别人老师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变态的心理需求。如果是因为变态的心理需求,就会令别人厌恶,那样就是在装十三了。

    我对装十三没什么兴趣,可我对装十八兴趣盎然。人之常情嘛,谁不想永远年轻呢?至少我们能保证心态上不老去。古人们说那么多名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教育人们,不要老把自己当根葱,没人会拿你炝锅。

    但不得不承认,老祖宗的思辨能力真是到了一定的高度。总结出了,物极必反,这样精辟的真理。从本意上讲,一种事物如果发展到极致和顶峰,那么它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和月满则缺是一样的道理。用这个道理解释装十三的大部分现象是可行的。

    比如,一个人老是装十三,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装十三,规律上讲,只要你看他连续装十三二十一天,那么就会习惯,根据物极必反定律,装十三到极致会向不装十三的方向发展,所以人们便觉得他不是在装十三。同样,一个人不喜欢装十三,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装十三是什么意思,从来不装十三,不装十三到极致,那么这也会向反方向发展,就是装十三,因为别人会认为不装十三的本身就是在装十三。

    所以,按照中庸,持恒的观念,我们最好时而装十三,时而不装十三,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从科学角度来讲,正因为别人见过你装十三的方式和模样,才会自动判断你此时的状态是不是在装十三。通俗地讲,就是简单点,装十三的方式再简单点。

    不能停止学习,我对这句话感同身受。于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教条名言进入了我的视线。在理,实话,老祖宗是不会骗人的。我激动到不行,觉得要靠现代化的方法来解决“独学而无友”的老大难问题。加qq,上百度,扫二维码,各式各样,我能无友?不可能,一个群就上了百。几个群,我不得在人海里放浪一下吗?放是放了,就是没浪起来,群主说是放屁。

    没过几天,群里全体禁言了,群通知写得霸气十足。“群里70 80分以上的多的是,面试90分以上也不缺,请不要在大神面前装十三扯犊子,好好复习吧”。我真的感觉被针对了。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解释过了,群主显然没有见过我装十三的真实模样和具体的方式方法,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真的是欲哭无泪,报国无门可能就是这样。

    我一次次的忽略了重点,世界现代化了,人还是没变。不得不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且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嘲讽。人有时候为了仅存的丁点自尊,可以脸都不要。欲望真是可怕,拥有欲望的人更是可怕。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风风雨雨,沧海桑田,中华屹立千年不倒,并不只是因为有几句名言,而是名言背后那包容博大的文化和不朽的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被名言误了的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za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