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闺女的家长经常会唠叨:一定要学会做家务活,在家父母能宽容你,将来出嫁可没人惯着你!指责的语气着急的眼神哪哪都是,做家务是女人本分的观念被稳稳地灌输到闺女意识中。
我按说是幸运的,作为七零后,从小没被家长唠叨如何如何做家务。七十年代初的农村多是缺吃少穿,我家生活相对富裕多了,小时吃穿优于同龄人,家务活奶奶一人就做完了,从不让我插手。
学生时代,父母只督促我要做好功课
直到现在,我每每回娘家,年近八十的父母依然保持不让我做家务的习惯。
我要刷碗,爸爸赶紧伸出他那已满是褶皱深褐色胳膊揽住满桌子的碗筷:“都是油,别粘你身上。我刷,我刷。”
“是啊,让你爸刷,你爸不会做饭,最会刷碗了。”妈妈也赶紧帮着说。
我要摘家里种的菜,妈妈让我在家凉快,说她不怕热,拿着口袋就冲进火烫的菜地。
我要弄点花土肥,刚想弯身,妈妈赶忙把我推开:“别弄脏手,我弄。”她用那双短粗黝黑的手一捧一捧把土肥装进了塑料袋。
年近半百的我依然是父母眼中的公主!
工作后父母只关心我工作是否顺利。
今天第一次思考,父母为什么不担心我长大不会做家务?为什么不问我成家这么多年家务活是谁做的?为什么不问在家幸福还是成家幸福?
很快,我自己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太幼稚了。
他们懂得: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比做好家务更重要,那是可以不做家务的资本。
成家了,女人所有的家务就都会了,工作家务两不误,把自己逼成工作狂人,累成病人,可能还会被对方指责成啥事都做不好耽误他前程的罪人!
小妹小我六岁,聪明漂亮,尤其擅长读书考试,从小就是熟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顺利考学工作,婚姻虽有波折,但想男方大几岁能多担待些照顾我这娇气小妹,大家就释然了。但谁也不会想到,结婚后小妹竟然承担了所有的家务,男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做起了少爷,动不动还打骂小妹,说她不能独当一面。
遇到渣男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妹没有从学霸转成工作达人,而是用心做好家庭妇女。工作上的不顺让她失去学霸的光环,琐碎的家务让她手忙脚乱,一头扎进自己的短板,很快失去昔日美丽的容颜,再也没有满足男人虚荣心的光环。为了维持完整家庭她继续傻傻地努力做好家务。她那口译能力,文学作品专业书籍翻译的能力都是不做家务的资本啊,她把挣钱顾保姆的本领丢了,自己当了保姆。
不要让不会做家务成为对方嫌弃你的理由,因为会做家务别人照样会嫌弃你。
如果说小妹和我做起家务不够精细,还有挑理的地方,那么我家大姑姐可就是家务超人了。住了七八年的房子,五六人吃饭,那厨房卫生间就像从没用过一样,而且大姑姐每顿都会给家里人做一桌子好菜,不让任何人帮忙,按理说她男人应该满意。前段时间到她家,她丈夫满脸怨气,当着丈母娘小舅子一家人指责大姑姐的话塞满了一屋子:从早到晚像个杆子似的就在厨房杵着,哪就那么多的活,这样的人有啥意思,做那么多的菜,谁吃,天天就是擦擦擦洗洗洗,干净个啥。
退休后一头栽进家务活中的大姑姐听着埋怨,茫然地看着大家,微微张着嘴,摸索着时刻穿在身上的围裙,再也没有昔日女校长的风采。
她那个擅长吹拉弹唱的文艺夫君希望看到的是“小轩窗,正梳妆”的优雅,“剪烛西窗”的倾诉,“僧庐听雨”的陪伴。这些,有着文化底蕴的她转身就可以做到,但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也许永远转不过来,神仙眷侣是梦境,埋怨琐碎是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见”,岁月流逝,不能保持如初见的容颜,打磨时光,沉淀智慧,如初见的光环却可以永存。
不是不做家务,是让做家务成为增加家庭幸福指数的筹码。孩子在成长,家庭也在成长,我们能为磕磕绊绊的孩子助力加油,也应该为一直在磨合的家庭保留欣赏对方的修养。
世事难料,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有不做家务的资本,幸福地做着家务,即使做的不完美或做的满地鸡毛,那个他会也笑着收拾好满地鸡毛,然后摘一朵洁白的茉莉,轻轻地斜插进你花白的鬓角,温柔地欣赏着他眼中永远的维纳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