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18资治通鉴至59页20240101

718资治通鉴至59页20240101

作者: 干中学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07:21 被阅读0次

    早上好啊,2024年的我们。
    今年读书笔记考虑改变策略,前一天看哪,就写到哪的笔记,这样不容易忘记,也容易水文章,哈哈。
    今年开始正式阅读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的文白对照版本。昨天看到59页。后续也许到2月再开始看,因为又要出长差了。但是有一种执念,2024年必须这样开始!
    书序言提到,毛泽东,酷爱读《通鉴》,通读17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读通鉴的目的主要是借鉴前人得失,用古为今。对于个人来说,启发思想,指导人生,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藏。
    昨天看看一部分,感觉好像看小说,读故事,很有一番趣味,加之有翻译对照,并没有多么晦涩难懂,只要不急躁,迟早能通读完成。
    开篇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这一段非常重要,开宗明义的提出了等级次序的重要性,是皇帝管理下属的纲领性原则。
    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说得还是在问题还未完全暴露的时候去治理是最佳时机,,也就是说提前预判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坚持礼,分,名的重要性,全都在于此也。
    甚至坚持原则,比实力更重要,比实际的利益更重要。真正的强势完全在于实力,更在于能否坚持原则,气场全都来自于坚持自我。周威烈王分封三晋在作者看来是自我埋葬的开端。
    关于德与才得辩证关系,作者也有经典的论述,在14页,终究是德高于才,才堪大用。
    君仁则臣直,底下人愿意和你说真话,是好事,值得鼓励。善于管理人比精通专业知识更重要,对甚至对于皇帝来说,过于沉迷专业技能,反而是荒废的表现,不务正业的表现,比如李煜,宋徽宗等。
    吴起虽然残忍薄行,但是打仗的人才,被魏国和齐国重要,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关键还是要用人之长。
    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很有意思,起初母亲在,不献身,等到母亲去世在行刺杀之事。为了不连累姐姐,自毁面容后自杀,非常坚忍。但其姐姐也不是孬种,指出刺客就是其弟弟聂政,然后自尽在其身旁。目的是不想弟弟的英名被埋没了。古人看中名节甚于生死,这种不畏死的精神,古来就有。
    =律法严苛的吴起和商鞅都下场悲催,可见德行和得人心的重要性。
    魏武侯死的时候没有确立太子,于是国内大乱,可见礼分名的重要性。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和阿大夫,通过实地考察知道了两人实际情况,这是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的示例。
    魏惠王问公叔其死后谁能辅佐自己,开始推卫鞅也就是后来的商鞅,但是犹豫了,于是说,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可见当时人心其实本就如此,历史都是重复的。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法家其实很清楚,只有制定规则的才是聪明人,才是抓住命门,走向成功,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这个时候的商鞅已经开始跳出规则甚至自己定义规则,想要创建开创性突破,这点胆量和认知还是必须的。而且制定的法律不允许任何人说三道四,这个有点过了,还是应该允许提意见的。商鞅有点过于自负。
    江乙言楚王,劝解听两两方面意见,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破处信息茧房。
    韩国被魏国攻打,求救齐国,孙膑的意见很值得玩味,如果当即出兵,则相当于代韩国承受了魏国的进攻,反而听命于韩国。不如等到韩国迫在眉睫再出兵即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惫,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可见军法,攻心为上。
    孟轲的对魏惠王只谈仁义,对民则要谈利益。利者,义之和也。仁义本就是利益的一种,或者说是利益中最重要的一种。对象不一样,谈的东西不一样,对上只需要谈仁义,对下则必须要谈利益。易经有言,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韩昭侯要建造大门,屈宜劝阻,认为不是时候,彼时刚打了败仗,加之当年干旱,大兴土木必然有摆架子的嫌疑,,不是时候,就说不是好的时机。很多时候,必须要看形势,选准时机,不能盲目硬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18资治通鉴至59页2024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ae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