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书友们,今天我带领大家来总结一下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这本书。
身份是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身份的焦虑是指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往往会受到他人对我们的评判的影响。
当我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时,身份的焦虑随之产生。我们总喜欢拿自己的成就去跟同一层面的人相比较。
对身份地位的渴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能够激发潜能,促使我们追求完美,增强社会共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很多欲望往往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关注他人的看法,会消耗我们短暂一生的美好时光,如果不停止焦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时光来为错误的东西买账。
此外,身份的赢得是困难的,要终生保有身份更是难上加难,丧失身份是一件耻辱的事,那代表自身的价值没有被社会认可,并会落到怨恨成功者且自惭形秽的境地。
一、焦虑的起因
阿兰·德波顿从渴求身份、势利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和制约因素五个部分深纠焦虑的起因。
渴求身份:我们之所以追求显赫的身份,是为了求财、求名、扩大影响和赢得关爱。我们都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焦虑,地位是打开关爱之宫的金钥匙,决定我们能够赢得多少关注,而世人的爱(关注)又是我们评判自身的关键。
势利倾向:势利者是指因为他人没有社会地位,就瞧不起他人的人,势利者将社会地位等同于人的价值。势利者关注的是权力和声望,一旦权力和声望改变,他们崇拜奉承的对象也会迅速地变更。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是势利产生的根源。因为担心被人看不起,会通过追求奢华,来传递出需要被尊重的信息。很难凭一己之力挣脱势利的桎梏,因为势利的病症是群体性的,而且是代代相传的。
过度期望:现代社会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收入,看起来更为富有;另一方面,鼓励我们追求一切,激发了我们无限的期望,在我们想要得到和能够得到的、实际地位和理想的地位之间,构筑起了一条永难填补的鸿沟,使我们越来越感到贫穷和不满,终日焦虑多愁。
精英崇拜:精英崇拜的社会中,社会等级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社会成员自身的素质,杰出者一定会成功;懒惰者则会带着羞辱感,焦虑地生活在贫困中。才识决定社会地位,财富就成了能力的象征。
制约因素:经济体系本身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才能和运气、雇主和盈利模式、经济发展规律,都是不断波动的,进而导致各种焦虑产生。从商业机构的运动模式来看,工人只是经济程序中的工具,其自身的幸福和经济上的富裕都是次要的,总是会让位于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解决的方法
阿兰·德波顿从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和波西米亚五个部分来求索解决方法。
哲学:哲学家认为,对于公众的观点,先诉诸于理性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让它们影响到自我观念。我们应该遵从内心的良知,而不是外部的赞扬或谴责。在严密的理性分析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才能享受从中获得的,有根据且可靠的满足感。
艺术:艺术是“对生活的批判”。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心底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解释和解决生存中的种种缺陷,引导我们更审慎、更理智地理解世界。
政治:关于人的理想标准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政治。不同群体都试图通过政治斗争,摆脱现存体系中利益既得者的统治,重新确立社会标准,赢取自身的尊严和地位。
现代身份理想是工业化和政治组织发展的产物,大众传媒所宣扬的物质至上主义和物质精英论,反映了控制经济体系的人的利益,普通大众则需要依赖这个体系来养家糊口。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能以最好的方式来面对问题,从而降低受害和困惑的感觉。
基督教:死亡的力量能够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思考他人的死亡,尤其是那些显赫人物的死亡,来摆脱身份的焦虑。追求世俗的名利是徒劳的,唯有依靠上帝才能获得救赎。对上帝的尊崇,也是对无限和永恒力量的敬畏,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从而心情趋于宁静。
基督教主张个人价值不是由财富决定的,贫困能够与美德并存,从事低贱职业的人,同样能够拥有高贵的灵魂。基督教利用绘画、文学、音乐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凸显美德的意义,提升其在统治者和广大民众心中的重要程度,并防御与对抗世俗的价值力量。
波西米亚:波西米亚是一种心灵态度,它以反对资产阶级为特征。波西米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体悟世界,以观察者或者创作者的身份专注于艺术。商业上的成败,不能用来判断一个人道德和想象力上的能力。波西米亚主张个人脱离传统,强调个人价值,以精神标准衡量人,并为那些不愿追求主流社会地位的人,提供庇护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