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有幸学习了有书商学院的写作课程,对拆书稿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之前,我有时候也会听书,也会感觉听书的内容参差不齐,有些开头就能引起人的兴趣,让人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并且听完后对书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有些拆书稿的开头就让人一头雾水,听到这样的内容我就索性直接不听了。
一篇好的拆书稿,会用简洁而口语化的内容吸引读者,也会把书中的内容层次分明地列出,让读者听完如同读完了整本书。
本周的拆书稿课程学习,分别学习了什么是拆书稿、如何读书、如何提炼一本书的要点以及拆书稿的基本写作方法,干货满满,尤其是每天要完成作业,让我得以把当天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或者回顾一下当天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拆书稿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把书中的精华内容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的语言讲给读者听,让读者得以在短时间内理解书中的内容。
老师说,普通人也可以写拆书稿,不止如此,拆书稿是普通人靠写作赚钱上手最简单的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写拆书稿会倒逼我们看书,通过读书会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读书多就不怕没有写作素材了,拆书稿的投稿平台也很多,机会多,更容易变现。
那么如何拆书呢?老师讲了三个步骤:一是快速读懂一本书;二是提炼出书中的要点内容;三是把书中的要点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写成文章。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快速读懂一本书,重点是“快”和“懂”,只有这样才能大量的输入与输出。
第二天的课程后我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测试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大约是30字/秒,课程中老师讲了提炼书中要点的两个方法,一是看目录,有些书籍目录即是要点,看目录就对数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第二个技巧是思维导图,快速阅读时一边读一边记录书中的要点内容,形成一张思维导图,读完后再根据思维导图来回顾书中的内容。
第二天的课程末尾,老师还讲了如何把一本书的精华内容通过文字表述出来,老师认为,不能机械地用“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来介绍,这样有点像学术报告,让人没有听下去的欲望,如何让别人愿意听还能够听懂?老师总结了四个字:有感而发。
要作者本人理解了书籍,并且有所启发,再结合实际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方能吸引读者。
第三天的内容,老师主要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想要做到快速阅读,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期限,有了时间期限让内心有一种紧迫感,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第二个前提是要锻炼自己的眼睛,要锻炼自己跳读提炼关键词的能力,有些书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完,只需要用眼睛快速扫描,抓住文中的关键字,就能明白书中的内容。
抓取关键词的能力是可以练成的,日常阅读中,我需要有目的地练习这个能力,从而实现快速阅读。
第四节课中老师详细讲述了如何提炼书中的要点,在前面的课程中,老师简单介绍了两种方法,目录法和思维导图法,在本节课中,老师介绍了一个自己常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但这个工具我没有记住,因为我有自己习惯用的画思维导图的工具,万变不离其宗,用自己习惯的就好了。
提炼完要点后,还要检查自己提炼的要点是否完整,而是要尽可能简洁地概括内容。
第五天的课程中,老师介绍了拆书稿的写作方法,写拆书稿,主要是提炼书中的要点内容,结合实际生活的案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需要注意的事,不能脱离书籍本身而去大篇幅写自己的感悟。
写拆书稿,第一步是概括书的主题,弄清楚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要点内容写出来。我记住了一个重点:拆书稿中一旦出现“我”字,基本上就是失败的拆书稿。因为拆书稿拆的是书,不要写自己的书的评价。
老师结合了具体的拆书案例引出两个重点,一是开头,可以用问题、例子、故事等引发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听下去的兴趣(让读者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对自己有帮助),二是内容要有逻辑,一环扣一环。
回顾完这一周的课程内容,我对课程的印象加深了。写拆书稿,说容易也容易,很多没怎么读书的人一旦坚持了也能写出来,说难也难,因为只学不做可能永远也写不出一篇内容。所以,重点是要根据老师介绍的方法去练习,去读书、去写作,只有用了正确方法,加上持续地联系,方能成功。
去读书吧,开始写吧,加油做个快乐的职业读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