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基石事件”这个话题。
这算是我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语,今天的自我觉察中自然涌现出来的一个词语,如果要对标的话,勉强可以将之与“稳定客体”这个词语联系起来。
想到这个词语的背景大致是今天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大家对我的反馈,以及近来一些事情对我的影响,而自身的情绪也随着这些反馈的涌现起起伏伏。
某个瞬间我忽然发现我像个江海小舟被那些外在的反馈推着往前去走,完全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核,感觉这种状态算不得很美好,尤其是似乎这并不是自己希望的,也不是自己曾经体验过的好的状态。
沿着这个往下思考,没来由想到大概5年前,算是人生第一次正式做兼职,很普通的发传单工作。
但是我仍旧记得那次发传单经历的原因在于,那时候的我,无数次让而后的我佩服万分。
大雨滂沱的夜晚,街上没什么人,但是我硬是用一半左右的时间就做出了老板想都不敢想的结果。
最关键的是,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态表现以及与外界的互动,对外界反馈的理解。
面对大雨滂沱,直接是劝退发传单的,但是我居然直接本质想到,“发传单的目的只是把传单发出去吗?”
不是,是让意向客户与这个产品,这家店建立联系,到店成交。
这么一想,大雨让大多数人困在点击,不正好给了我们充裕的时间给大家讲解吗?
这么一想,大雨就不是困难了,我和朋友开启了一家一家店去拜访讲解的旅途。
过程中朋友提到,这样会不会打扰别人?
这种问题其实是现在的我常有的担忧,但是那时的我居然完全无惧于这个臆测——
要是真的在忙,那就等等呗。
要是实在不行,那就先换一家嘛。
多么简单的解释,放在现在依旧适用,然而我竟然成了5年前困在问题里的同学,在还没有做之前就开始担心结果。
事情推进中,也自然遇见很多负反馈,简单拒绝说不要都算客气的了,我遇见过最大的负反馈就是一个男的拍桌子大吼——
你看不看得清形式,人家在吃饭,你就在这儿杵着。
说实话,那一瞬间我特别懵逼也特别难受。
但是很神奇的是,我转个身脑海里就冒出一句话——
这提醒我下次遇见别人吃饭的时候别凑过去,要多选那些有空的人。
有趣的是,那天几乎遇见所有的负反馈,我的模式都是——
“这事儿告诉我什么道理……”
我将每个反馈都视为迭代我下次表达的素材,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的表达和肢体语言。
对我而言,那天的发传单更像一次有趣的人生体验游戏。
也因此,即使过去这么多年,我依旧记得那天发生的事儿。
再次想到这件事,也给我莫大的启示。
其实,我现在,以及未来做的所有的工作,都会遇见来自各方的反馈。
这些反馈有正反馈,有负反馈。
正反馈让人欣喜,负反馈让人难受,尤其是有时候会遇见巨大的负反馈,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可是,当我想到5年前的那件事的时候,忽然觉得,为什么自己现在竟然没有了那时候的超然心境呢?
将一切反馈视为推动我目标完成的迭代素材,时时刻刻想的是“这个反馈给我的指导意义是什么”而不是沉湎于小我带来的情绪中。
我想,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意思,也更轻松。
这是对于这件事情本身的指导。
而抽取出来的“基石事件”,其意义,我认为更大。
在我们过往的岁月中,有些我们真实经历过的一些事,倘若仔细思考,那些事情会成为我们未来遇见低估时的指路明灯。
一如现在我陷入负反馈的情绪海洋,当我想到当年发传单的事情时,我能够知道,曾经有类似的事情,我做得很好。
也像我一直很恐惧于主动去认识想要认识的小姐姐,但是现在想来,其实我人生中也有至少三次线下迈出那一步并获得了好的反馈,好的结果。
以及,一直以来恐惧和异性交流的我,也做到过和小姐姐从早聊到晚不觉时间漫长。
这是我的自我觉察与启示,那么,亲爱的,你的呢?
可曾有些事情,足以照亮你未来的路?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