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从来都不吝惜自己对孩子的爱。但往往我们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自由就越少。我们都太好以爱的名义来绑架孩子了,而最终也会以爱之名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做父母容易,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可要做称职的、优秀的父母却是要不断学习的。非常感谢幼儿园给我们新生家长上的第一堂家长课,受益颇多,也让我意识到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的一些误区,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闭嘴 The less you talk, the more responsible your child will be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此,教育孩子亦然。看看下面的这些场景:
1. 当孩子正在和小朋友们玩儿高兴时,你:“宝贝,慢点儿啊,别摔着。”,“儿子,好好玩儿,别打架。”,“渴了吗?来,过来喝口水吧。”,“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今天早上刚穿的。”……
2. 在商场里孩子看到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撒欢儿打滚儿非要买,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家里都有那么多玩具你还买。这个玩具你现在还不能玩儿呢,等你长大了妈妈再给你买。”
3. 孩子早上不起床,吃饭又拖拖拉拉,你:“让你早点儿起床你不起,赶紧吃饭吧。”,“快点儿吃啊,再不吃饭都凉了,吃了肚子该不好受了。”,“吃饭也不好好吃,现在都几点了,上课都要迟到了。每天都这样磨磨蹭蹭的。又得让老师批评了。”
这些碎碎念熟悉吗?可你说了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只会让孩子对你反感。马上停止无效的说教吧!当孩子正在专心的玩耍时,请不要打扰他。小朋友们如果没有大人的干涉其实是玩的很好的,即使有一点小冲突也会自己解决。即使谁把谁打哭了,一会儿也就没事了。反倒是大人的干涉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当孩子无理取闹时,要心态平和的去和他对话,直接切入主题,不讲太多道理。给他两个选择:“宝贝,你现在是跟妈妈回家,还是在这儿哭?”然后安静的等他一会儿,当你准备要走时,他马上就会跟你走了。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发明家爱迪生说:“发明是来自于宇宙的无限力量透过我们表现出来的东西,这在我们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当我们“静、定”时,精神状态是放松的。几乎所有的成人都认为孩子,天生好动,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但事实上,孩子是有安静的本质的,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环境,孩子的心智能奇妙的统整起来,因而变得镇静、喜悦、忙碌、忘却自我……
如果孩子错失安静的本质,任其偏向喧闹,对他们身体与精神的发展,将是很大的损失。成人看到孩子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时,大声斥责或是提醒他们要专心,是一点儿作用也没有的,请不要再喊——给我安静了!
好像有一本书叫《不吼不叫好妈妈》,可见妈妈们用吼叫来解决问题的也不少,可是吼叫并不能解决问题啊,否则我们的地球早被狮子统治了。用安静、微笑的方式去面对正在生气或是无理取闹的孩子,以静制动,事半功倍。
二、放手 The less you control, the more independent your child will be
替孩子=害孩子
蒙台梭利曾说:“每一个独立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在他们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可我们呢,在孩子本能自己用小手抓着吃饭时,用小勺舀着吃饭时,我们不想让他把饭洒的哪儿都是,图省事,都是喂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是怕孩子吃水果弄脏衣服干脆不给孩子吃水果!在孩子试着自己穿衣服时,我们嫌他穿的慢,马上自己上手,看他穿的歪歪扭扭,马上纠正过来,还不忘了教训几句;上厕所怕尿了裤子、洗脸洗手怕洗不干净、自己用笔画画怕被扎到……我们似乎在阻止他要做的一切事情……
放手吧!孩子终究是要长大,要走向社会,要自己面对外界的一切。我们应该给他自己做事情的机会,而不是替他做;我们应该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导他,而不是在他还没有进行任何尝试时就把一切告诉他。你可以做他人生的导师,而不是保姆;给他指引方向,而不是替他前行。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往往能做得很好。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比家长想象的还要更好。
从今天起,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孩子一起穿鞋子,穿衣服,即使他穿错了也不要当时就指出来,只有在他说自己感觉不舒服时再修正。放弃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正视危险,在危险中处理危险,在危险中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反思今天的教育,当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孩子时,我们却习惯把孩子当成大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上课不要乱动;当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大人的时候,却偏偏继续把他们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孩子都三岁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去卫生间等。
“我们照顾孩子的原则应该不是要求他们学会什么,而是不断地让那盏智慧的灯,在孩子心中燃烧”
三、陪伴 The more you stay with him, the more your child will love you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在孩子三岁前,只要付出20%的努力,就可以成就100%的孩子;在孩子七岁前,付出80%的努力,可以成就100%的孩子;在孩子十二岁前,付出100%的努力,也未必可以成就100%的孩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对孩子教育的失败。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你看看医院里的新爸爸,新妈妈们,那脸上满满的幸福藏都藏不住,他们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有孩子啦!”可是,过后呢,他们就会各忙各的,每天加班到很晚,回家还和孩子说:“爸爸这都是为了你呀,给你挣奶粉钱,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有些妈妈呢,会边喂奶边玩儿手机,还不停地说:“孩子可把我累住了,哪儿也去不了了。”其实,我们真正能陪伴孩子的不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年吗?等他长大了,你想要陪在他身边都难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孩子更是这样!孩子关键的成长期就是那么几年,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放下手机,放下PAD,放弃无效社交来陪伴你的孩子吧,别让孩子说出:“爸爸,我好想变成你的手机。”这样让人心痛的话了!
四、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Good habits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各种技能的培养!中国的家长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忽视孩子的情感与道德的培养!
不重视体育,孩子可能成为废品,只重视体育可能成为兽人;不重视智育,孩子可能成为次品,只重视智育可能成为病夫;不重视德育,孩子可能成为危险品,只重视德育,可能孩子就会无能。
今天又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这批孩子进入社会后,既要美国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国式的铁饭碗,却没有美国员工的自律和中国传统的忠诚!
这所有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对教育的曲解。
爱因斯坦说过:走出校门,能记住的才是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是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玛丽亚 蒙台梭利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做准备,而是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活,是让我们成为合格的父母,合格子女,合格妻子/丈夫;是让我们成为合格的家庭成员;合格的社会公民。
这个世界上一直都在淘汰有学历的人,但是不会淘汰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对孩子来说,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成为重要。研究发现,注意力障碍是造成孩子们学习障碍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耐心、专注的习惯,预防孩子将来出现学习困难。
五、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Be a better you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要想教育好孩子真的很难吗?看过有一篇文章说,一个妈妈为了给孩子的童年不留一点遗憾,买来好多育儿书来看,每天下班就开始充电。这样对,也不对。其实,你只需做好你自己,让孩子模仿你。仅此而已。放大你的格局,让自己生活的优雅,有品位。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教育体制能完美地解决每个孩子的个体问题,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孩子的明天,父母(老师)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养方式,错失的何止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契机,我们忽略的是对孩子独立性的认同和对人格的尊重,是我们在无意中悄悄扼杀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工作机会和能力。
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层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层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
让我们怀揣着一颗童心,了解孩子,热爱孩子;让我们保鲜这颗童心,在孩子心中播下安静、专注的种子,独立合作的习惯,和谐友好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