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谈起美食,往往想到的是“山珍海味”——那些装饰精美,味道新奇又令人感到“原来这种菜(鱼、虾、蟹)还有这种做法”的佳肴。中国的菜式丰富多样,菜系更是如璀璨星空一般四处绽放——有人天天爱吃总是那么辣的四川菜;上海的小吃点心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那么腻;重庆菜和四川菜又有什么分别。所谓的美食,不就是“吃得舒适”吗?对于那些追求“食之境界”的人来说,或许食物只是一种陪衬,为了证明自己的“品味”: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抑或是有人为了打趣自己:
无竹令人俗,
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美食”只是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须品罢了。佛家五蕴,色、受、想、行、识。美食指的应该就是“色”。此处,另外附上五蕴之释义。
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之有形物质。
受蕴:对境领纳事物,为心之作用。
想蕴:对境想像事物,为心之作用。
行蕴:对其他之境,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
识蕴:对境了别、识知事物,为心之本体。
如此看来,“品鉴佳肴”一不小心也要堕入地狱。“既来之,则安之”,端上前的饭菜不吃岂不是浪费?再说了,这杀死的鸡鸭鱼肉不都已经死了,我只不过吃吃蛋白质又怎么会犯了戒条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听起来怎么那么像在阐述货币数量和货币需求的关系。
故而,我觉得“美食”是说我吃到过的食物。
论及“记”,想到的便是《山海经》、《东周列国志》、《史记》,以及《聊斋志异》和《三刻拍案惊奇》云云。所谓的“记”指的是描述美食吗,亦或是游记?记录之意,是让我写下自己对于某一个佳肴的变迁、体会吗?这又有何妨,上海的小笼我就吃过不少。南翔小笼,里面是一块肉馅,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皮。拿起时下面的皮直接凸了出来,接住了可以充盈满嘴的汤汁。如果把猪肉馅换成蟹肉馅,那就成了蟹粉小笼。里面还有些生姜的味道,吃起来感觉是不太一样。还有城隍庙的大汤包。一只小笼不够吃,那就把小笼做成了汤包状,像一个馒头一样大。上面的尖端还插着一根吸管,用来吸汤汁的;生煎的话,有一家店还会别出心裁地做“小龙虾生煎”。如果是楼下卖生煎的,常常是生煎和锅贴放在一个又大又平的煎锅里,用炭火煎出来。中途洒上一点水,降温后再煎;“包脚布”的生意应该是最好的,因为携带起来最方便。脆饼、鸡蛋、香肠、葱、榨菜、香菜,再加上甜酱和辣酱。混合在一起的滋味,只有吃的人自己心里明白。
但是“记”必须有时间地区的跨度,又怎么能够写人尽皆知的食物呢?况且不论其美味程度,以及在中国食物文化中的地位等等因素。所谓“记”,就是变化、性状、特点。如果我的“记”是一类外来食物在本土的近几年变化呢?在我看来,可以完整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变”的便也只有“西式快餐”了,也就是本文所要论及的“美食”。
店家
一个好的产品,没有品牌怎么行。
西式快餐的鼻祖有两家——KFC和McDonald。与北京烤鸭和镇江香醋一样,KFC使用地名作为自己品牌的一部分;McDonald则像香奈儿和施华洛世奇一样,另立新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两家店在中国新开时,就拥有了自己的品牌,McDonald是一个大大的黄色字母M,而KFC则至始至终以炸鸡作为自己的品牌标志。在《逃离德黑兰》这部电影中,曾有一个一晃而过的镜头,便是一个穿着黑色的传统阿拉伯服装的女性在KFC下吃着炸鸡。这或许就是对KFC和McDonald最真实的写照——“加盟制”,就像是无孔不入的侵略者一样,把自己的店铺开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以前,往往需要在柜台前等待买单,然后送上一个餐盘,里面装有自己点的食物;现在,点餐区和等待区是分开的。手机点餐、自助点餐的形式也在渐渐被人们接受。以前也就是那么几个主食——几款汉堡包——而已;现在的主食更加丰富多彩了些——卷、饭、汉堡包都可以作为主食。谈及饮料的话,其实种类更加繁多。冰淇淋、色拉、果汁、咖啡都在菜单栏里。
但是说起西式快餐最大的特色,应该就是“套餐”之说了。一般的套餐有三样,包括一杯饮料,一款小食,以及一个主食。早餐套餐则只有两款食品。其实,还有下午茶套餐,但是现在好像已经取消了。个人觉得,这只是为了填补下午一大串的空闲时间而特地开发的食物产品。倘若将“套餐”发挥到极致,便有了“桶”的概念——“全家桶”、“新春桶”等等——均是为了推销“分享装”这种新的饮食AA制。而最引人注目的“开心乐园餐”应该是KFC和McDonald最赚钱的一款套餐了吧。
上述两家店虽然是中国西式快餐的鼻祖,却也有不少其它的品牌,像“德克士”、“汉堡王”。前者是美国的公司,后者则是加拿大的公司。他们一般只卖汉堡、传统西式小食和饮品。套餐款式比起上述两巨头来,显得单薄了不少。但是它们的食物品质还是不错的,而且从价格上来说也更加低廉一些。若只是为了充饥,恐怕“德克士”和“汉堡王”比KFC和McDonald更胜一筹。
味道
既然是快餐店,味道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世界各地,KFC和McDonald的味道也有所不同。我只谈谈中国的KFC和McDonald。KFC在味道上,各种粉末类香料比较多。虽然番茄酱在两家店里的味道都是一样的,但是汉堡的味道显得略有不同。KFC更像是将炸鸡塞进了面包里;而McDonald则尽力将味道分一个层次,将各种酱的配比涂抹在不同的地方。每咬一口都会有不同的味道。若是单纯论口感的话,汉堡的滋味当然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每吃一口就像是在咀嚼一团面团一样。蔬菜和鸡肉混合着从未尝试过的酱料,被吞入肚中。但是顾客们需求的不正是这种新奇感吗?
和星巴克相比,KFC和McDonald经营的是一顿快餐,星巴克经营的则是一杯咖啡。相比较之下,快餐店给顾客带来从半小时到三小时不等的服务;咖啡店则提供给顾客几个小时的私人空间。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味道其实也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你可以在这段时间里,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做着其它事。如果你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阅读一本好书,那么星巴克必定是一个好地方;但是如果只是想消磨时光的话,快餐店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前面提到过的“套餐”也是西式快餐的特色之一。套餐,顾名思义,就是多款食品放在一起,组成一顿快餐。与中式快餐不同,西式快餐的优势在于味道。对于中式快餐来说,一道菜一个味道。一顿饭吃完,便是一个餐盘的家常小菜。而西式快餐,却越吃越有味道。先吃鸡翅,再吃鸡块,是一种感受;先吃土豆泥,再吃鸡翅,又是另一种感受。就像是不同植物的精油,放在香炉上,闻起来总是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后记
我曾有一段时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待了将近3年。在这期间,我也时常光顾汉堡店。数了一下,我至少去过4家汉堡店。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Wendy's。这家西式快餐店的商标是一个有着痘痘脸,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这家店采用了家族经营方式。每一次的光顾都会给领养儿童捐1美分,就像是支付宝的“公益步数”一样。可能因为在美国本土的关系,汉堡包比国内的大上了一圈。味道的话,如果在KFC和McDonald中择其一,那应该是和KFC更加相像一些。
然后是一家称为Burger Fi的汉堡店。汉堡店主推绿色健康的快餐饮食。虽然可能和我们的主观认知不太一样,但是在美国本土,那种直接在两片面包之间塞进牛肉,然后撒上合理配比蔬菜的汉堡就被称为“绿色食品”。蔬菜的话,其实和一家位于University of Florida校内名为Gator's的快餐店差不多,有洋葱、生菜。
美国的KFC和国内不太一样。美国的KFC只是一家汽车餐馆。我在佛罗里达州尝到过的味道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西式快餐味道。薯条中甚至连调味料都不放,直接蘸着番茄酱吃下去便是。
美国国内还有一家名为Chick-fil-A的西式快餐店。与正常的快餐店不同,这家店的薯条是网格状的。至于其它方面,其实都和其它美国汉堡店差不多。但是这家店的汉堡其实也有自己的风格。它们的汉堡里总是夹有各种调味酱。因此,吃上去口感更加出色一些。感觉上,和三明治一样。有些类似于Subway那种选调料,然后涂在三明治上的感觉。只不过Chick-fil-A已经为顾客选好了最佳的调味料。
对了,美国的薯条和中国国内的薯条并不一样。它们的薯条是“新月”形的,可以选择的酱料也更加丰富——可以是番茄酱,也可以是蛋黄酱。本土的西式酱料毕竟比较齐全吗!
此外,美国快餐店里还有一家名为Panda Express的中式快餐店。与西式快餐店不同,那家店每到中午就有一锅锅的中式餐点,像虾、鸡肉、面条、炒饭之类。顾客们点完餐后,就到柜台结账。这与我们国内的中式快餐店有的一拼。但是,Panda Express的每道菜中都放了不同的调料,应该属于商业机密一类。这或许也是Panda Express能够开出连锁店,而中国快餐店几乎没有连锁店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