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吐不快的秘密我们自己的著作每天成长一点
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从看热闹的读书到改变自己的读书

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从看热闹的读书到改变自己的读书

作者: 乌卓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23:28 被阅读99次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读完了。书中讲述了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如何一步步走进书的海洋,并成为一个读书高手的故事。

具体进阶流程是这样的:

1、从一两本有兴趣的书开始,从不看书到接触书;

2、挑战100天33本书;

3、挑战1年100本书;

4、进阶,在100天内采访10位CEO;

5、挑战1年365本书,即1天1本书。

在我看来,采访CEO也相当于读书,只不过把纸质的书改变为读了很多书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多阅历、更丰富经验,才更能把读过的书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对读者更有指导意义。

我认为增长经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吃一堑长一智的自己慢慢吃,但想吃成饱经风霜的胖子,很慢也很难。另一种是看别人吃,读书就是看的一种方式。本书里的会一(这是这本书里我记住的最准确的名字)说过:“假如一本书代表着作者30年的经验,那100本书读完就相当于增加了3000年的经验。”

3千年啊,3千年够白娘子修炼成人3回了。

一天1本书,我觉的这是一个终极目标了,但似乎有人能一天读的更多,一天好几本。我很诧异,于是带着两个疑问继续在书里找答案。

疑问1:本书中一直在讲书的数量,而没有推荐某一本书,潜台词就是每本书都是神圣的,读了都有收获。但书有类别之分,有指人向善,也有教人作恶,不同的书里所讲的道理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这样的情况下,光累计数量有意思吗?另外,许多书的内容大同小异,读一本行业内的经典著作,就胜过读10本狗尾续貂,何必在意读了几本?

疑问2:如果不限定厚度和类别的话,一天真的能读一本吗?即使读书再快的人,一周时间拿的下古典四大名著加其他三本什么乱七八糟的薄书,可以吗?

所幸,这两个问题在我读完全书之后,有了答案。

关于问题1,我的答案是:读书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我们增加的还有对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即使今天遇到一本书讲东土大唐有真佛让你朝东,明天又读到一本书说真经在西天雷音寺请你向西,我们也会有能力认清自己所处位置然后辨明努力的方向:如果本身就在东土大唐,那就一路向西求取真经。如果站在比雷音寺更西的阿富汗,那就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寻找真理。

没毛病!

​关于疑问2,我看到后记之后成功人士们列出的书单,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赫然在列,我就知道了答案。

大家都知道《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百万字的鸿篇巨著,从1975年讲到1985年。而《人生》只是一部中篇小说——我一度认为《平凡的世界》就是加长版的《人生》,高明楼其实就是前半段的孙少平,加进去更多不同命运的人物,以及更为丰满详细的大环境。

答案就是,所谓一本书,也可以理解为一篇长文,一篇对自己有帮助的好文。书不用分长短,5000多字的《道德经》解读出来的作品何止5千万字,《巴黎圣母院》对建筑的描写完全可以拿出来成为一本建筑学的著作。

所以,不必执着于一年100本书或者365本书,关键是你要读,要把自己能用的时间都花在汲取知识上,才是书里要告诉人的道理。

书中文俊浩董事长提出“要有目的的读书”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反思到自己之前的读书,更多的是看热闹的读书(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喜欢用“读”,而喜欢用“看”的原因),而对于能改变自身的现状的书,读的确实不多。比如最近在读《水浒传》,写了不少关于好汉们的文章,但归根结底是好汉们的事情,而对我自身并没有什么影响。这一点我很佩服憨陀先生,他从四大名著里提炼出的小故事,总能与现代社会无缝结合。

所以,我以后要集中精力、带着目的读书,从之前看热闹般的读书转变为把自己变得更好的读。

最后,书最后名人们列出的书单,我看过的不及十分之一。好书那么多,我要抓紧时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漫漫无忧:读书还是得心境和心静,否则很难收获多少。
  • 凌云仙渡:是呀,我读完这本书也感觉我以前的书都白读了
  • d34a81fdea63:带着目的做任何事,人生都会变得好简单。怕就怕目的不明确,或者目的地没到就变道了。

本文标题: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从看热闹的读书到改变自己的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ksjxtx.html